2.為什么今年出現大面積的小麥冬前旺苗?
去年秋播以來,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持續偏高,其中10月、11月和今年1月以后較為明顯。截至2月上旬,北方冬麥區大部冬小麥播種以來的大于0℃積溫比常年偏多100℃~400℃,小麥播種后,每長一片葉子需要75℃積溫,積溫偏多,小麥主莖上長的葉片數也增多,小麥主莖葉片數與單株分蘗數有同伸關系,主莖葉片數增多,單株分蘗數也多,導致麥田群體偏大;同時,氣溫高,葉片生長速度快,葉片薄,形成旺苗。
3.旺苗對小麥春季生產有什么危害?
一是可能發生春季凍害。旺苗小麥生長發育進程較壯苗快,如果早春氣溫較高,旺苗小麥會比壯苗小麥提前拔節,拔節的小麥其抗寒性顯著降低,如果發生“倒春寒”氣候,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拔節的小麥單莖的生長點會凍死,這個單莖也就死了。二是可能導致小麥生育后期倒伏減產。因為旺苗小麥群體大,拔節以后,群體郁蔽,群體內光照不足,小麥中部葉片光合能力降低,光合產物積累少,莖稈軟弱,小麥籽粒灌漿后,穗重增加,發生倒伏,倒伏一般減產30%左右。三是旺苗小麥可能由旺轉弱,發生早衰。農諺說,“麥無二旺”,是指小麥前期生長過旺,如不及時控制,后期就會早衰,葉片光合速率降低,根系過早死亡,降低粒重,顯著減產。四是旺苗消耗土壤肥力較大。
4.采取什么措施能夠把旺苗及時轉化成壯苗?
一是在早春小麥返青時鎮壓,地上部的輸導組織的功能暫時受到抑制,小麥吸收肥水減少,地上部生長減緩,同時促進了根系的生長,有利于苗壯。二是在小麥起身期噴施壯豐安,用化學藥劑抑制小麥地上部過快生長。因為下一個生育時期是拔節,此時噴施了壯豐安,同時也抑制了小麥莖稈基部第一個節間的生長,使其短、粗、壯,提高小麥的抗倒伏能力。三是合理運用春季肥水。有人說今年的旺苗小麥養分消耗大,應該早施肥水,這種觀點不完全對,要根據苗情決定施肥澆水的時間,旺苗小麥早春有兩種長相:一種情況是旺苗小麥在返青期已經出現脫肥發黃的現象,有轉化成弱苗的可能,這種旺苗就應該在小麥返青后施肥澆水,促其轉壯;另一種情況是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上的旺苗,雖然麥苗較旺,但沒有脫肥發黃的現象,如果返青期追肥澆水,會促其更旺,導致生育中后期變弱早衰減產,所以這類旺苗要在起身期追肥澆水。
5.今年小麥好像返青期比往年早,為什么?
據中國氣象局資料,2007年2月以來,全國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4℃,據歷史同期第一位。與常年同期相比,全國大部氣溫偏高2℃~6℃,氣溫偏高使華北南部和黃淮地區冬小麥提前返青,四川盆地的冬小麥拔節期提前5~8天。如果氣溫持續偏高,小麥發育進程加快,一旦出現低溫就可能導致小麥凍害。
6.小麥形成旺苗,播種量大也是一個原因嗎?
是的。我們在小麥生產中一般采取半精量播種技術,每畝播種量13~18斤,不超過20斤,依靠分蘗和主莖成穗,使麥田群體動態結構比較合理,群體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能力強,個體營養良好,發育健壯,從而使穗足、穗大、粒多、粒重、高產。如果播種量過大,形成旺苗,小麥群體郁蔽,通風透光不良,就會產生倒伏,即使不倒伏,也是穗小、粒輕,產量不高。
7.采用底施氮肥“一炮轟”的方法,是不是也會加重旺苗的形成?
是的。在冬小麥栽培中,氮肥一般分為兩次施用,第一次為小麥播種前的底肥;第二次為春季追肥。傳統小麥栽培,有的一次性底施,不再追肥;有的底肥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時間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還有的在小麥越冬前澆冬水時增加一次追肥。上述施肥比例和時間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麥生育前期,在高產田中,會造成小麥生育前期群體過大,無效分蘗增多,促進小麥在冬前旺長,拔節期以后田間郁蔽,小麥灌漿期倒伏危險增大,后期易早衰,影響產量和品質,氮肥利用效率低。
所以,高產麥田應該采用氮肥后移技術,它是將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減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麥田底肥比例為30%~50%,追肥比例為50%~70%;同時將春季追肥時間后移至拔節期。利用這項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無效分蘗過多增生,塑造旗葉和倒二葉健挺的株型;建立開花后,光合產物積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體結構;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緩衰老,提高粒重;有利于提高生物產量和經濟系數,最終可顯著提高籽粒產量,較傳統施肥增產10%~15%;可提高小麥籽粒蛋白質和濕面筋含量,延長面團形成時間和面團穩定時間,顯著改善優質強筋小麥的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減少氮肥的損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
8.小麥春季什么生育時期需要澆水?
一是3月份小麥起身期至4月初小麥拔節期,這時澆水或降雨,有利于小麥分蘗生長,保證畝穗數,并有利于提高穗粒數;二是5月份小麥開花前后澆水或降雨,有利于小麥籽粒灌漿,提高粒重。
9.春季肥水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決定春季第一次肥水施在返青期,還是在起身期,還是在拔節期?
春季肥水的作用首先是保證每畝地有充足的穗數,這是高產的基礎。每畝穗數是由主莖穗和分蘗穗共同組成。所以,要保證每畝穗數足夠必須要有適宜的每畝分蘗數。冬小麥的分蘗包括冬前分蘗和春季分蘗,冬前分蘗從播種后半個月開始,冬前停止生長結束。春季分蘗從返青期開始(黃淮海麥區從2月下旬開始),經歷起身期(黃淮海麥區在3月中旬),到拔節前(黃淮海麥區在4月5日清明前后)結束。湖北、四川等長江中下游麥區和西南麥區,小麥沒有明顯的越冬過程,這種分蘗規律不明顯。一般說來,冬前分蘗比春季分蘗成穗率高。適期播種的麥田冬前分蘗足夠(每畝總莖數60萬以上),春季返青時達到每畝80萬(計劃成穗數的2倍)左右,就能夠保證每畝成穗數的需要(中穗型品種每畝40萬穗,大穗型品種每畝27萬穗-30萬穗),獲得高產。在這種情況下,應當適當抑制春季分蘗,避免春季分蘗增生過多,造成拔節期因群體過大,田間郁蔽,招致后期小麥倒伏,這類麥田春季要晚一點實施肥水措施,一般視地力水平和群體大小,在起身期或拔節期開始。由于播種期偏晚,冬前分蘗少、群體不足的麥田,早春要適當早施肥水,促進春季分蘗增加及成穗,一般在返青后開始。
10.為什么鎮壓措施對黃淮海麥區和西北麥區的無水澆條件的旱地小麥非常重要?
據中國氣象局資料,入冬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為20.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5毫米。從空間分布看,東北南部、華北、黃淮、江淮、華南西部和南部、江南中部和西南部等地偏少3~8成,由于高溫少雨,土壤蒸發量大,失墑較快,部分地區出現干旱。2007年1月以來,華北、黃淮及遼寧、陜西等地基本無有效降水,加之氣溫明顯偏高,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象。預計春季上述地區降水量較小,干旱可能持續或加劇,對小麥返青帶來較大影響。無水澆條件的旱地土壤松散,如果早春鎮壓,能夠使土壤沉實,根系與土壤密接,提墑保墑,保苗生長,如果再遇降水,施用適量化肥,促進根系下扎,就可奠定豐收的基礎。如果不采取這些措施,在過度干旱的情況下,旱地小麥就可能出現死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