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水稻在栽插后20多天、甚至1個多月還不發棵,秧苗生長緩慢,分蘗不正常。一些秧苗還抽出長3厘米左右的小穗,幾天后又干枯了。這就是被稻農稱為“小老秧”的早穗現象。防止水稻“小老秧”,關鍵是抓好插前秧苗培育和插后秧田間管理兩個環節。
形成水稻“小老秧”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床溫過高,生長發育速度過快;二是越區栽培,早熟品種生長過快;三是秧齡過長,延長了秧苗緩苗期。另外,苗床播種量大,本田插秧密度大,再加上本田施肥不足,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小老秧”。
要想防止“小老秧”發生,首先是選擇適合本地區栽培的品種,嚴防越區栽培。因為越區栽培極易發生早穗或貪青。其次要降低播種量。水插播種量每平方米300~400克最佳,葉齡35天左右。第三要加強苗床管理。苗床管理要本著“寧冷勿熱”的原則,第二片葉伸出后,溫度控制在20℃,自第三片葉開始溫度控制在18℃左右。第四要加強水分管理。水分管理要“寧干勿濕”,播前澆透底水,2葉1心期無明顯旱象盡量不澆水,2葉1心期后逐漸增加水分。第五要做到平衡施肥。平衡施肥,能促使早生快發,增加分蘗。一般磷、鉀肥總量的50%、氮肥總量的30%做基肥;氮肥總量的30%~35%做分蘗肥,15%~20%做調節補充肥,10%~15%做穗肥,5%~10%做粒肥,鉀肥總量的50%做穗肥,其余做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