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盡快搶排積水。及時清溝排洪,減少浸沒時間。排水應注意受澇的稻苗更怕旱,如果在陰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溫天氣,應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再在下午排掉稻田積水,這樣可避免暴曬,有利于恢復生長。排水時,還應注意清除飄浮雜物,以減少稻苗壓傷和苗葉腐爛。
二、扶苗、定苗、洗苗。人工逐株把倒伏稻苗扶起,并培土定根,防止扶后再倒伏;扶苗時要小心,避免斷根傷葉。然后用噴霧器噴洗稻株上的泥沙等雜物,使其較快地恢復呼吸、光合等生理功能。
三、適時開溝控水,促進水稻根系生長。稻田洪水退后,田間水分仍處飽和狀態。應開溝排水,使田間土壤的水滲到溝中排出,盡快降低田間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漸沉實,以促進新根的生長。堅持干干濕濕的灌溉方法,既保證稻株用水需要,又保證土壤通氣,促進上部節位根系發生數量多、活力強。
四、增施速效肥料。水稻受淹期間,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較多,因此,追肥要快,田間不積水、能站腳時就可施肥。可在排水后3天以內,每畝施尿素7.5-10kg或三元復合肥30-40kg,或適量的復混肥。淹沒時間短,稻苗受害輕的,施肥量可少些;反之,施肥量適當多些。
五、綜合防治病蟲。水稻受澇漬后,植株健壯度下降,抗逆性能差,易受紋枯病、稻瘟病等病害侵染。受淹水稻恢復生長后出生的葉、蘗較嫩綠,易遭稻縱卷葉螟等的危害;同時生長發育期的延遲,增加了稻飛虱、三化螟入侵的機會。因此應加強病蟲測報,抓好病蟲害防治,控制病蟲害暴發成災。
另外,對于長時間沒頂已造成毀苗、絕收的水稻田要及時清除死株殘體,搶種補種。改補種品種類型應根據積水排除時間的早遲和農時季節要求,及早進行。7月中旬(或大暑)前退水地區,重點考慮改種晚稻,推廣“早翻晚”技術或晚稻催芽直播技術。根據積水排除時間的早遲和農時要求,農戶也可以改種玉米、山芋、綠豆、速生葉類蔬菜等適應性強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