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硅酸鹽細菌分解土壤巖石礦物,進而釋放出有效性鉀供作物利用,并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從這些硅酸鹽細菌中成功篩選了一些優良菌株,經過特殊工藝培養、發酵,制成硅酸鹽菌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物鉀肥。
生物鉀肥于1988年4月通過技術鑒定后,至今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的20多種作物上施用。施用后不僅能增補農作物的鉀、鎂、磷、硅等養分的不足,還能產生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增強作物抗寒抗旱和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如在水稻、玉米、小麥、棉花、紅薯、花生、煙草等作物上畝施生物鉀肥0.5公斤,畝平增產均在10%以上,同時該肥還廣泛應用于油菜、蔬菜、葡萄、蘋果、柑桔、甘蔗等經濟作物,其增產效果也十分顯著,每畝施生物鉀肥1 公斤,與施15公斤氯化鉀效果相當,增產率都在15%以上。
生物鉀肥的作用機理是:一是鉀細菌和礦物接觸后產生一系列的酶,破壞礦物質結晶結構,具有強大的活化土壤中鉀、磷、鎂、鐵、硅等灰分元素的能力,從而釋放出養分。據觀察,在靜態培養條件下,生物鉀肥15天就能將正長石中12%的有效鉀釋放出來。30天就能讓黑云母中釋放51.7%的有效鉀,故生物鉀肥有“打開土壤鉀庫金鑰匙”之美稱。二是鉀細菌和巖石礦物質表面接觸后,進行離子交換,將鉀素釋放出來,并能分泌有機酸,將難溶性的鉀、磷轉化為水溶性的鉀、磷。鉀細菌還能分泌出刺激作物生長的生理活性物,增強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并對一些植物病害如小麥銹病、油菜菌核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生物鉀肥為好氣性肥料。生長發育溫度為25-30℃,對營養條件要求較低,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發揮作用。生物鉀肥可用作基肥、拌種、蘸根和追肥,以基肥施用效果最好。作基肥時,每畝用生物鉀肥2-4公斤,拌上20-30公斤土雜肥,在犁后耙前撒施。如果將生物鉀肥與有機肥一起堆漚一周后施用效果更好。拌種時將生物鉀肥加上3-5倍的水拌入種子,或將種子噴濕再拌肥,隨拌隨播。用于蘸秧根時,先將生物鉀肥、泥土和水制成泥糊,蘸根后立即栽插。追肥時,每畝用肥3-5公斤,穴施、條施在根部。基肥或追肥均宜淺施,施后覆土,這與其好氣性特點有關。
生物鉀肥是一種有生命的菌肥,在存放和施用過程中,應注意不能在陽光下曝曬,要隨配隨用,特別注意不能與除草劑、殺菌劑如硫酸銅、多菌靈等接觸或混用,也不能與強堿性肥料如草木灰、石灰等接觸或混用。施用生物鉀肥的田塊仍然要增施有機肥料、合理排灌、中耕松土,創造適合生物鉀肥生長繁殖的環境,以利發揮生物鉀肥的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