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是我國南菜北運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但是由于海南地處熱帶,自然災害頻繁,臺風、旱災、洪澇災害頻頻發生,這些災害給農業生產,尤其是蔬菜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如2000年,16號臺風和11月份的洪澇災害分別給南部和北部地區的蔬菜生產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如何在自然災害面前抗災減災,是廣大蔬菜生產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發展設施園藝,是徹底解決自然災害的根本途徑
設施園藝就是保護地栽培,是在塑料大棚、玻璃溫室等設施下進行的栽培。海南雖然蔬菜生產面積較大,但除少數外資企業外,設施園藝應用很少,主要原因有:A、設施園藝投資較大,生產成本較高;B、海南建省較晚,農業生產起點低;C、天然的大溫棚使廣大生產者抱有僥幸心理。其實設施園藝雖然投資較大,但由于產量高,抗災能力強,生產風險遠比傳統的生產方式低。如建成667平方米溫室,投資約1萬元,利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番茄,年產量可達1.5一2.5萬kg,毛收入1一3萬元,扣除成本,加上在自然界災害中的獲利,可在當年即收回全部投資。
二、災后自救,是減災的有效手段
災后,由于機械損傷、空氣潮濕、雨水和風力的傳播,容易滋生病蟲害。為了防止病蟲害的傳播,在災后要及時進行排澇,調整傷殘株和進行藥劑防治,待植株傷勢好轉,要及時進行施肥,使之盡快恢復長勢。
三、發展速生蔬菜,是化挑戰為機遇的良好決策
速生綠葉蔬菜是當今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如蘿卜芽、豆瓣綠等。這些蔬菜投產期短,一般從播種至收獲僅7一15天,有的甚至更短。蔬菜的價格一般災后5一7天為瘋價期,價格為平時的200%—300%;1一2周為高價期,價格為平時的150%一200%。如2000年16號臺風過后的幾天,綠葉蔬菜的平均價為1一1.5元/kg(三亞,平時為0.25元/kg左右)。由于現代科技比較發達,一般大的自然災害可提前3一5天預報,有時甚至更早。如果我們能抓住機遇,災前即提前在室內進行栽培,災后及時上市,抓住空檔,則自然災害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機遇,是滾滾的商機。
四、災前貯藏,是抗災減災的又一有效途徑
對于一些較耐貯藏的蔬菜,如瓜類、豆類、馬鈴薯、辣椒、番茄、蘿卜等,在災前進行采收,合理貯藏,災后及時供應市場,既能滿足市場需要,又可為我們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