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秋馬鈴薯的種植面積逐漸增大,但由于科學(xué)的栽培技術(shù)并未普及,致使出現(xiàn)了種植面積雖然增加但產(chǎn)量卻沒有提升的現(xiàn)象。在秋馬鈴薯的催芽期和生長后期適當施用微生物菌肥,則可有效改善此情況,讓秋馬鈴薯步入高產(chǎn)行列。
秋馬鈴薯的生育期較短,生長的時間不長,所以要選用早熟、休眠期短的品種,而前期的催芽處理,是種植秋馬鈴薯的關(guān)鍵。秋馬鈴薯用種最好采用小整薯播種為好,若為大薯切塊,則需用甲基托布津或拌草木灰對薯塊消毒,晾干后催芽。催芽時將微生物菌肥對水稀釋3~4倍,將馬鈴薯塊放入浸泡即可。浸泡后將薯塊撈出放在混有微生物菌肥的沙床上(每平方米苗床土用此肥200~300克與沙土混勻),攤放薯塊的厚度為20厘米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蓋濕潤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待芽長至2厘米左右時,扒出并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進行綠化,2~3天后選擇晴天早上或傍晚播種。
秋馬鈴薯一般種植密度為每畝5000~6000株,畝用種量150~180公斤,寬行窄株有利于培土,行距40厘米、穴距25厘米,莖芽朝下,蓋土厚度為5厘米左右。待苗高15厘米左右進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晝夜溫差,有利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
在秋馬鈴薯種植前應(yīng)施足底肥,每畝用微生物菌肥1~2公斤,與農(nóng)家肥、化肥或細土混勻后撒施;出苗后結(jié)合中耕松土,每畝追施微生物菌肥1~2公斤,可與尿素混施,以促進幼苗快長;中后期則用微生物菌肥與磷酸二氫鉀混合進行葉面噴施,以促進秋馬鈴薯的塊根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