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農民肥料投入大幅度增長,就會抵消“一免兩補”帶給農民的實惠。因此,在化肥用量增加較快和情況下,農民朋友更應當科學、合理地使用,使之發展更大的作用。
三、科學配方施肥的理論依據
一、作物需肥特點與施肥
在農作物需要的營養成分中,氮、磷、鉀對作物的生長及產量高低影響最大,所以稱為作物營養的三要素。但是,不同作物對養分需要的數量各不相同,具有選擇性吸收的特點。如小麥、玉米、水稻等是以生產淀粉和蛋白質為主的禾谷類作物,這類作物對氮的需要量較大,磷、鉀次之;甜菜、馬鈴薯等作物為了促進地下塊根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的積累合成,對磷、鉀需要量較大,氮次之;大豆等豆科作物對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因為磷能促進根瘤的生長繁殖,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而蔬菜類作物是以生產葉子為主的,對氮的需要量比任何作物都大。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訴我們,對于不同作物要選擇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微量元素雖然在作物體內只占干物重的萬分之幾,但若缺少同樣會嚴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例如,玉米缺鋅會出現“白苗癥”;小麥缺硼會產生“花而不實”,甚至絕產。大豆缺鉬,植株生長矮小。不同作物對不同的微量元素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時,又要針對不同作物配合施用不同的微量元素肥料。
二、有機肥與化肥的相互作用
有機肥是含有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完全肥料,在培肥改土方面有著化肥不可代替的作用。有機肥料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促進生長,而且有機肥進入土壤后經過分解與合成,形成土壤有機膠體,它與土壤無機膠體復合促使在土壤中形成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可使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肥效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化肥用量也可相應減少。
三、科學配方施肥的理論依據
實踐證明:科學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化肥利用率,獲得穩產高產,還能改善農產品質量,是一項增產節肥、節支增效的技術措施,科學配方的理論依據主要是作物、土壤、肥料體系的相互聯系,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作物增產曲線證實了肥料報酬遞減律的存在,因此,對某一作物品種的肥料投入量應有一定限度,肥料過量投入,會導致肥料效益下降,甚至會造成減產,因此,確定最經濟的肥料用量是科學配方施肥的核心。
2、作物生長所必需的多種營養元素之間有一定比例。有針對性地解決限制當地產量提高的最小養分,協調各營養元素之間的比例關系,糾正過去單一施肥的偏見,實行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發揮諸養分之間的互相促進作用,是科學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據。
3、在養分歸還學說的指導下,科學配方施肥體現了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的矛盾,作物的生長,不但消耗土壤養分,同時消耗土壤有機質。因此,正確處理好肥料(有機與無機肥料)投入與作物產出、用地與養地的關系,是提高作物產量和改善品質,維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4、科學配方施肥是一項綜合性技術體系。它雖然以確定不同養分的施肥總量為主要內容,但為了充分發揮肥料的最大增產效益,施肥必須與選用良種、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氣候變化等影響肥效的諸因素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