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分地相信嫁接后黃瓜的耐低溫能力,忽視了進一步改進溫室保溫性能的重要性。嫁接換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黃瓜植株的耐低溫能力,但仍沒有擺脫瓜類不抗寒的本質。因此,在生產上幾乎到處都可(不是全部)見到黃瓜受到低溫冷害癥狀,有些地方甚至把這種生長異常的植株視為正常,因而就很少有人再去考慮進一步改進提高溫室的采光和保溫性能的重要性。寧可把播期向前提了又提,也不愿在改進溫室結構性能上下功夫。如果有機會見識一下在遭遇十數個連陰天之后日光溫室里黃瓜的生長和結瓜情況,就會感覺到提高日光溫室采光和保溫性的重要性了。
二、嫁接雖然換了可以深扎的南瓜根,但管法不當也不能很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嫁接苗在定植前覆蓋地膜,或定植后隨即覆蓋地膜的,由于受到覆蓋地膜的作用,根系一般不能深扎,大量的根系存在于地表,嚴冬到來時受低溫傷害。
三、長期栽培的形式,短期栽培的做法,給生產帶來諸多不便。越冬一大茬栽培屬于長期栽培,長期栽培就必須走發揮個體增產潛力的路子。但是,在當前的越冬一大茬黃瓜栽培中,株行距和種植密度都是采用了露地早熟栽培的做法,不僅難發揮個體的增產潛力。同時也給田間施藥、植株整理等帶來了不少麻煩。
四、控水控濕防病,限制了黃瓜增產潛力的發揮。黃瓜是喜濕作物,在空氣相對濕度達到85-95%時,長秧和結瓜才能正常。但是,在生產上我們看到,冬季控水長達30-40天(正常應該是7-8天澆1水);天氣轉暖以后仍然不敢揭去滿地覆蓋著的地膜。這種做法嚴重限制了黃瓜的莖葉生長和結瓜。
五、過度強調了一大茬生產,忽視了這茬生產所擔負的任務。日光溫室種植黃瓜時,不同的茬次承擔著不同的供應任務;越冬一大茬的重點供應期是1-3月份。越冬一大茬重點供應期的后期,就應該在其間套作1茬作物。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設施的作用,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