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⑴葉面癥狀。早期多發生于葉緣,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初呈水漬狀,后變成青褐色,有時生有輪紋,多雨高濕時極易穿孔。后期多發生于葉片基部,多為脫落的花瓣帶菌感染所致,常遷延至莖稈發病。⑵花期癥狀。菌核病的子囊孢子極易侵染花瓣,致花瓣褪色,提早萎謝。⑶莖枝部位癥狀。早期病部淡黃褐色,天氣潮濕時病部多呈軟腐狀,晴燥時病部淡褐色,后病部變成白色或灰白色,皮層易與木質部分離,并破碎呈麻絲狀,莖內中空,后期莖內生有黑色如鼠糞狀的菌核,病部以上提早枯死。
2、影響發病的因子:⑴越夏越冬的油菜菌核病菌核數量多,氣候條件有利于子囊盤和子囊孢子的產生,油菜花期與菌核病孢子釋放期吻合時間長,天氣潮濕多雨,就易造成油菜菌核病流行。油菜花莢期遇多雨天氣,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雨日10天以上,田間相對濕度在85%以上,病害發生重;如雨量雨日少于上述指標,但多濃霧天氣,油菜菌核病發生也較重。若花莢期少雨霧,相對濕度低于75%,則病害發生較輕。⑵不同油菜間發病差異顯著,白菜型油菜發病最重,甘藍型油菜品種間發病差異也極顯著。⑶稻油輪作區發病比旱油輪作區輕,油菜栽種密度大的發病多較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也較重。
二、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選種抗病品種;適當稀植或采取寬窄行移栽的方式;開挖好排水溝,做到雨停田干;合理施肥,尤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2、化學防治:⑴防治對策。由于油菜菌核病發病期滯后于油菜開花期,菌核病的發病程度與花期雨霧時間長短密切相關,所以防治中應遵循“預防為主,根據開花進程,主動出擊”的原則。⑵防治適期。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適期為油菜主莖開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開花株率80%時。觀察中得知油菜主莖開花株率達25%后,8-9天開花株率即可達90%以上。為了在防治過程中便于掌握,可以將油菜主莖開花株率達80-100%,至一次分枝開花率達95-100%時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關鍵時期。⑶防治方法。過去本地長期使用多菌靈防治油菜菌核病,且發現多菌靈與硼肥混用對防病與增產均有明顯作用。但90年代后期發現本地油菜菌核病菌株已對多菌靈產生抗性,菌株抗病力增強了10-20倍。因此,防治油菜菌核病已不宜使用多菌靈及其混配劑,可選用菌核凈、異菌脲及其復配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