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冬季節平菇生產中退菌現象發生較多,今年春夏也有個別發生。退菌的癥狀表現為:菌種塊萌發正常,吃料較正常偏慢,種塊處呈放射線狀生長,當菌絲長度在4~5厘米時,從種塊開始菌絲逐漸稀疏,尖端菌絲較為濃密、濃白并繼續發展,后邊的隨之淡化、稀疏,最后整個菌袋表面呈略灰白甚至無菌絲狀。播種后40天,菌袋呈灰白色,沒有正常的潔白,看不到濃密的菌絲,50多天后多不出菇,勉強現蕾,很是稀少。
問題的背景:棉籽殼原料,除常規的石灰粉等輔料外,添加常規用量的克霉靈,不再使用其他任何藥物;播種率10%~15%,微孔或中孔發菌,種塊萌發正常;尖端菌絲基本正常,濃密度、潔白度稍差。
實際檢驗:基料含水率基本合適,表面菌絲稀少,憑經驗可見平菇菌絲,但很是細弱、量少;打開菌袋,有明顯的不良氣體,較刺鼻的辛、辣、腐混合味;袋內菌絲稀少,但明顯有菌絲相連,使基料結塊,但較松散;并排除藥物反應等因素。
眾多的電話咨詢中,菇農朋友多懷疑是線蟲危害。實際檢驗:鏡檢未見線蟲,亦未見菇蚊幼蟲或螨類等害蟲,并根據菌絲情況分析,排除蟲類危害;觀察幾個典型菌袋,除少許木霉、曲霉斑點外,生產中亦未發現大面積污染;但當“退菌”一段時間之后,木霉等雜菌則將很快占領料面。
診斷:主要原因是發菌棚通氣不良,因保溫導致菇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偏高;次要原因是基料營養不足、菌種老化。
處理辦法:打開發菌棚通風孔,令棚內通風;使用直徑12毫米的鋼棍,給菌袋縱向打孔2~4個,鋼棍旋轉抽出,保持孔徑;菌袋周身打微孔,每袋30個左右,牙簽直接扎破塑膜即可;設法提高發菌棚溫度至20℃左右;出菇后噴施三維精素。
結果:發病菌袋如上處理后,一周時間恢復發菌,菌絲潔白,態勢良好,退菌處已布滿濃密的新菌絲,半月后全部正常出菇。
針對以上退菌問題,給菇農朋友特別提出的建議:生產前,對菌種、原料做有效檢驗,尤其菌種的脫毒是重點之一;基料需科學的設計配方,加入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使其營養豐富而且均衡,為平菇菌絲的健壯和提高抗性奠定合適的物質基礎。強化對菇棚和污染菌袋的消殺處理,將已發生退菌的菌袋進行縱向打孔并增加微孔,適當提高棚內溫度,降低濕度,使菌絲盡快恢復生長,根據當地的環境狀況,發菌期間每隔3~7天噴灑一遍百病去無蹤或賽百09溶液,以確保發菌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