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溫室生產中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30%左右,高者可達50%以上。防治病害是當前溫室生產的主要工作之一,防治成本占整個生產成本的30%以上。如何才能使棚室作物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呢?這就需要生產者正確調控棚室溫度與濕度。
大多數病害發生、發展的條件都是低溫、高濕?刂撇『Πl生最科學、最經濟的措施就是提高溫度降低濕度。讓低溫、高濕這兩個條件不相遇或相遇時間縮短。一般來講,室溫升至26℃以上,濕度降至80%以下,病害就很少發生。
怎樣才能提高溫度呢?一般來講,首先要增加光照,提高棚溫。其次是查堵孔隙,減少熱量散失。第三是增加覆蓋,盡量保溫。第四是挖好防寒溝,減少地面傳導。第五,增施有機肥,應用秸稈反應堆技術,增加地溫,儲存熱能。
怎樣才能降低濕度呢?原則上講要合理放風,科學灌水。定植期要灌足底水,再覆地膜,減少土壤水分蒸騰。生育中期要小水勤灌,保證土壤見干見濕。盛果時,酌情灌大水,并科學放風排濕。低溫時節,清晨揭簾后,如發現室內有較大霧氣,應立即放5~10分鐘小風排濕。隨后關閉風口,待溫度升到28℃~30℃后再反復放小風排濕。下午蓋簾前室溫要保持在25℃以上,澆水時要密閉風口,升高室內溫度至32℃以上,使地表水分盡快蒸騰成水汽,以便通過放風措施排濕。夜間濕度過大,要采取補溫措施升溫,防止葉面結露后遭受病菌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