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季節,是食用菌的主要出菇季節,但是,每年的封凍季節,食用菌生產都會出現一些問題,今年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幼菇不分化、長速慢
菇蕾后期難以分化:根據反映的情況,筆者分析認為,主要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棚溫偏低,不適合幼蕾發育分化。通過提高棚溫即可解決;第二,藥物影響,比如有的菇農使用大量農藥拌料,發菌期間也噴灑農藥,以防發生病害,結果使得菌袋內廢氣重,甚至對菌絲發生抑制。
處理方法:將料面破壞后,噴施6%石灰水溶液,每天兩遍,連續2~3天,靜養發菌,待再次現蕾時,即可正常管理;如果使用的藥物濃度較高,則需采取石灰水浸泡菌袋的辦法予以解決。
幼菇長速慢:主要是棚溫過低,或者所選菌株不適合當下的溫度。處理方法為提高棚溫。主要途徑有三:第一,安裝大棚水溫空調器,溫度隨意可調,即使選用了中高溫型菌株,也可正常出菇;第二,安裝土暖氣,注意要點是煙囪一定要順暢、并要保持足量的進風,以免棚內氧氣不足;第三,曬棚。在棚內頂部拉設黑色塑膜或高密度遮陽網,卷起草苫,棚內進熱不進光,效果不錯,但是,雨雪天氣則無法增溫。有低壓爐的栽培戶,可將 “小白龍”在棚內靠墻安放一圈,最后接到鍋爐上,燒開后的蒸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塑管,給菇棚加溫,效果很好。如果是中高溫型菌株,又無力升溫,則可降溫、降濕,待氣溫回升時再行出菇。
二、菌蓋毛刺、菜花疙瘩、粗菌柄、菌蓋上翹喇叭狀等畸形菇
菌蓋毛刺,就是菌蓋上發生一些疙疙瘩瘩的菌肉組織,影響菇品質量,主要原因是棚溫低,或菌株不是真正的低溫型,如真正的低溫菌株2006,即使0℃以下也不會發生毛刺等畸形菇。處理方法為增溫保溫。
菜花疙瘩、粗菌柄,前者即是菇蕾不分化,后者是菌蓋組織不分化,主要原因是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高、氧氣供應不足所致。處理方法為加強通風。
菌蓋上翹喇叭狀,主要原因有藥物作用、通氣不良、菌株種性退化或菌株的溫型與該時段條件不符合。處理方法:如果是基料中有化學藥物,可參考“幼菇不分化”的處理方法;通氣不良時,應在晴好天氣的中午時段進行通風;種性退化則無法可治,菌株溫型不適合該季節,可采取升高棚溫的辦法解決。
三、氣生菌絲非常旺盛、厚菌皮、不出菇
氣生菌絲旺盛,主要原因就是碳氮比失調、氮元素過多,處理方法:對料面噴灑濃度為5%左右的石灰水,或者用石灰水浸泡菌袋,分解氮元素,使之盡快達到可同化水平,同時加強或強化通風,使氣生菌絲盡快倒伏、現蕾;以后的生產中,應注意調配基料營養,使之全面均衡,尤其應加入三維精素,才能避免該類現象的發生。
厚菌皮,基本原因與上相同,只是發生時間更長而已。
不出菇,主要原因除基料營養的不均衡和碳氮比失調以外,還有菌株的溫型不符合現階段溫度等原因,此外,基料中含有不明物質尤其是農藥類,對菌絲發生抑制,導致不出菇。處理方法:參考上述使用石灰水溶液進行處理。
四、子實體基部有“菌毛”發生,菇品不周正,商品質量低下
基部有 “菌毛”,就是白色的菌絲,有的是因為通氣不良、濕度較高,食用菌長出的氣生菌絲,有的則是真菌性感染,前期表現為菌絲狀,一旦溫度上升,就會發展為病害,如褐腐病等即為該種表現。處理方法:清理料面后,噴灑400倍左右的百病傻溶液,降低濕度,觀察一周左右不再發展,即可轉為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