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菜農認為,茬次多收獲的產品越多,效益則一定好。但結果往往是茬次過多,效果差,效益低。因為茄子有一定的生長規律,只有遵從這個規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解決方法:利用越冬一大茬,一年種一茬為好,春秋茬則以一年兩作為宜。若利用茄子老株再生可續收一茬,價格低時拔秧晾地。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時間深翻雨淋降鹽,曬垡殺菌,悶棚滅蟲,熟化土壤,這樣茄子長得好,效益高。
誤區二:施肥重,結果多
施肥過多,會造成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根系會出現反滲透而枯死,產量自然會下降。特別是溫室內溫度高,濕度大,有機肥分解快,磷有效性比露地高2~3倍。氨揮發量大,施肥過量極易引起肥害。
解決方法:種過3年以上茄科作物的溫室,有機肥畝施用量控制在5000公斤以內,化學肥料施入后掩埋。含鹽濃度高的地塊,要注重施牛糞、腐殖酸肥和EM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氣,解鹽降肥害。補充硼、鋅、鎂等平衡土壤營養。
誤區三:溫度高,長得快
茄子對溫度上限要求為32℃。溫度過高,則呼吸作用增強,生理活動紊亂,抑制坐果,植株徒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衡,產量反而會下降。
解決方法:嚴格按茄子各個生長階段所需溫度和各個器官生長期適溫要求進行管理,遇高溫時及時降溫,防止高溫長枝不長果。
誤區四:勤噴藥,病害少
很多菜農在茄子的生長中后期,隔2~3天噴1次藥,認為藥打得勤就可防止病害蔓延。實際上茄子生長中后期勤打藥,既會干擾其正常合成碳水化合物,又不利于茄子產生抗生素,抗病能力反而下降。
解決方法:認準病害,對癥下藥,最好是選含銅、含鋅劑,既能殺菌,又能增強植株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促進茄子生長。改善生態環境,濕度大,株數多,枝繁葉茂,通風不良,天天噴藥效果也不見得好。應摘除下部老葉、病葉,提高株間的透光率,降低小環境內的濕度。對于土傳病害引起的死秧,應在苗期注重用藥預防。如果忽視病源,苗期染病,后期發作,病菌已侵入植株體內,勤噴藥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