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地環境要求 生產基地周邊山林環抱,與農業生產區天然隔離,生態環境良好,水質優良,生產場地清潔衛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無有毒有害氣體,周圍10公里無工業“三廢”、禽畜舍、垃圾(糞便)場,各種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并且遠離醫院、學校、居民區,離公路干線500m以上,十分適宜食用菌生產管理。 2、生產場地合理布局
生產區應布局合理,生產區與生活區嚴格分離,生產區料場、制種、發菌及出菇區銜接合理。原料倉庫應與拌料、制包、滅菌、冷卻、接種區保持一定距離,接種室和培養室要與栽培場舍隔離,周圍環境衛生整潔。菇房中,菌包上已發生污染的料面要及時清理,并深埋或焚燒,以免擴散。應防止因菇場培養料堆制發酵及廢棄物處理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3、生產技術措施 杏鮑菇栽培季節:杏鮑菇出菇的溫度是10~20℃,在我縣以秋末、春末栽培較為適宜。10-11月份做菌包,1月下旬-3月份出菇。 原料配方:棉籽殼34%,木屑34%,麩皮20%,玉米粉8%,石膏粉1%,紅糖1%,石灰粉2%。
菌袋制作:采用規格12X×60cm×0.05cm的聚丙烯袋裝料,培養料混合拌勻,含水量在65%~70%,PH值6.5~7.5(出菇時最適PH值5.5~6.5)。培養料裝袋后,袋口扎緊,輕拿輕放,進行常壓滅菌。100℃保持12~14小時,滅菌結束冷卻到30℃以下,進行接種,使用接菌針接菌,以免手上汗水造成污染,然后置于陰涼、干燥、清潔通風的培養室養菌,菌絲長滿袋通常需要40~50天。 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袋后,即可上架出菇。栽培房濕度保持90%~95%,可向空間及地面噴水霧,一般經10-15天就可現菇蕾。小菇蕾的管理方法采取花菇管理方法,即出現小蕾時,用刀片環割小蕾處四分三的袋膜,讓四分之一的袋膜留在筒上以便保護小菇蕾,以后隨著菇蕾的長大,自然頂出袋膜,向外生長,同時注意去劣留強,保證充足的養份供應留下的菇蕾健壯生長。現蕾快慢與溫度有很大關系,氣溫在12-15℃出菇較快,菇蕾多,出菇整齊,15夭左右可采收;溫度低于8℃,菇蕾不會形成,即使已伸長的子實體也會停止生長,逐漸萎縮,直至死亡;氣溫超過21℃也很難現蕾,已形成的菇蕾也會萎縮死亡,菇蕾生長期的濕度以85%~90%為宜。當氣溫高時,水不能噴到子實體上,因為會導致菇體發黃,出現感染細菌,造成爛菇。子實體形成和生長,需要新鮮空氣通風好,菇蕾多,產量高,菇蕾正常開傘,朵形也大。 4、采收 菌蓋平展,孢子尚未彈射為采收適期。采收15天左右可采收第二潮。因此,要及時采收,鮮銷要快。進冷庫保存,產品貯存的庫房溫度保持在2-5℃,嚴禁與有毒、有味的物品混合存放,防止病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