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是我國近幾年新發展的一種人工栽培蔬菜,以地上嫩莖和地下根莖供食用,并以其特有的香味而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目前在華中、華東和西南地區發展較快,地上嫩莖和地下根莖一般畝產量均為1500~2000公斤,合計畝產即為3000~4000公斤。
一、品種選擇 我國栽培的藜蒿均為野生種,尚無人工選育的品種,各地野生種的特征特性有所不同,目前最受歡迎的是昆明大葉白藜蒿和南京大葉青藜蒿,前者的主要特點是早熟、高產、嫩莖淡綠色、香味略淡,供食嫩莖主要在9~12月由插條上直接長出;后者的主要特點是中熟、高產、嫩莖深綠色、香味略濃,供食嫩莖主要在元~4月由割除莖桿后的地下部長出。我縣人工栽培以選擇昆明大葉白藜蒿和南京大葉青藜蒿為佳。
二、繁殖方式選擇 藜蒿的繁殖方式一般有5種,即種子繁殖、分株繁殖、莖桿壓條繁殖、地下莖分段繁殖、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最為經濟實用,生產中最好選擇扦插繁殖。
三、整地作畦 選擇前茬為非菊科作物,土質肥沃、疏松、深厚、灌溉條件好的耕地,栽種前進行翻耕曬土,深耕細耙,平整作畦,畦寬1.5~2米,畦高0.3米,畦長15~20米。每畝條施腐熟豬牛糞3000公斤或腐熟菜餅150公斤或進口三元復合肥70公斤。
四、扦插育苗 7~9月剪取生長健壯的藜蒿老莖桿,截去頂端嫩梢,將老莖桿截成20厘米長的小段,斜插入土2/3,地面露出1/3,插條與地面夾角35°~45°,每穴插2根,插后踏緊土壤、澆足水。昆明大葉白藜蒿的株行距為10×10厘米,每畝扦插92000根(每畝種田可供3畝的插條);南京大葉青藜蒿的株行距為15×15厘米,每畝插41000根(每畝種田可供8畝的插條).扦插前15天用除草劑拉索或氟樂靈對耕地進行噴霧處理一次,插條發芽后可用除草劑蓋草能、精穩殺得或精禾草克噴霧除草,或人工及時清除田間雜草。藜蒿耐濕不耐旱,高溫干旱季節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以促進幼苗生長。
五、田間管理 苗長3~5厘米時,畝施尿素10公斤、進口復合肥10公斤,每采收一次畝用磷酸二氫鉀0.5公斤或尿素0.5公斤噴霧。注意長期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清除雜草。藜蒿的蟲害有猿葉蟲、蚜蟲、蟲癭、玉米螟、棉鈴蟲、斜紋夜蛾、菜青蟲、刺蛾、大肚象等,可用滅多威、吡蟲啉、抑太保、卡死克、菊脂類農藥防治。藜蒿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菌核病和灰霉病,白粉病可用多菌靈、粉銹靈或生理鹽水防治,菌核病和灰霉病可用速克靈或克霉靈防治。10月份南京大葉青藜蒿開始抽苔開花,要及時打頂摘心,以免生殖生長損失養分。11月下旬,齊地面割去南京大葉青藜蒿的莖桿,清除田間枯葉、雜草,畝施尿素10公斤,澆足水,12月上旬蓋上塑料大棚和拱棚,以促進嫩莖生長,嫩莖適宜生長溫度為12~18℃,要及時通風換氣。
六、采收 昆明大葉白藜蒿插條上長出的嫩莖即可直接采收供食,一般扦插后30~40天,嫩莖高達20~25厘米時即可采收,以后每30~40天采收一次,共收3次,采收時用刀割取。采收期一般在9~12月,后期如遇低溫可加塑料拱棚覆蓋。南京大葉青藜蒿可供食用的嫩莖則是11月下旬割除莖桿后再從地下長出的嫩莖,一般割除莖桿后50~70天,嫩莖高達20~25厘米時即可進行第一次采收,再過60~80天可進行第二次采收,共收2次;采收時用利刀在嫩莖基部割取。地上嫩莖采收完畢后,即可逐步采收地下根莖,收獲最好用釘耙刨,切忌用犁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