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學特征
辣椒有明顯的主根和很多的側根及根毛,主根受傷后側根發生較快,故移栽成活率較高。莖上不易產生不定根。果實呈羊角形,長5~25厘米,鮮椒青綠色,成熟后呈紅色或鮮紅色,從定植到始收35天。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 溫度。發芽適溫為25℃,低于15℃發芽困難。植株生長期白天適溫為22~28℃,夜間為15~20℃,低于15℃或高于35℃時,開花授粉不正常,常造成落花落果。
2. 光照。屬短日照作物,在每天10~12小時的光照條件下,開花結果早而正常,但對較長的日照也能適應。要求中等強度的光照,光照不足會降低坐果率;強光直射,植株生長減緩,果實易發生日灼病。
3. 水分。根系較弱,既不耐旱也不耐澇,需經常供應水分才能生長良好。但田間不能積水,田間積水少時植株就會萎蔫,嚴重時成片死亡。
4. 土壤。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甚嚴格,砂土、壤土、黏壤土均可種植。但在貧瘠的土壤條件下栽培的辣椒植株小而緊湊,結果少而集中,其椒果色澤濃,辣椒素含量高,品質好。高山區以選擇地勢較高、耕層深厚、透氣性好、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好,避免選擇低洼積水的地塊,忌與茄科作物連作。整地應達到"地平、土碎、墑足、畦齊"的標準。連畦帶溝寬1.2米,壟面寬90厘米,溝寬30~40厘米、深25厘米,高低誤差不得超過5厘米。
三、栽培技術要點
1. 育苗移栽。育苗時間春栽在春分至清明,夏栽在清明至谷雨。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育苗,苗齡30~45天。在幼苗2片真葉和4片真葉前后各間苗1次,留苗標準是3~4厘米留苗1株,每平方米留苗600株左右。苗高5~6厘米后要逐漸通風煉苗,控制秧苗高度,提高抗逆性,保證移栽成活率。苗高10~12厘米,6~7片真葉,花蕾顯現時開始移栽,春栽在谷雨節至立夏節;夏栽時間宜早不宜遲,早栽的產量高,屏南高山區以6月1日前栽完為宜。移栽前將辣椒田深耕30厘米,整平耙細,每畝施入優質廄肥400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硫酸鉀型復合肥50千克,廄肥均勻施入田內,磷肥、復合肥集中施于移栽溝內。行距45厘米,株距40厘米,每畝栽1500~2000株。辣椒苗怕傷根,起苗前苗畦要澆透水,起苗要盡量多帶土,栽后立即澆定根水,澆后覆蓋地膜或農膜。
2. 田間管理。在不蓋地膜、農膜的地塊,辣椒緩苗后即應連續鋤地3~4次,以提高地溫促根下扎。門椒開花前后將門椒以下的老葉和分杈全部去除,以利田間通風透光和防止對椒以下分杈。雨季來臨前應培土扶壟,以利排水。視墑情及時澆水,雨后及時排水。辣椒生長以施基肥為主,當基肥不足需追肥時,應在培土前進行追施,每畝用250千克打碎的土雜肥拌入25~30千克硫酸鉀型復合肥、500克復合硼鋅肥,刨小穴施在植株一邊,蓋好壓實,應注意盡量不傷根系。
3. 病蟲害防治。主要病蟲害有青枯病、炭疽病、臍腐病、病毒病和紅蜘蛛、煙青蟲、棉鈴蟲。
①青枯病。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或20%葉青雙800倍液澆根,或用康地蕾得(0.1億cfu/克多粘類芽孢桿菌細粒劑)可濕性粉劑1.5千克/畝藥液灌根,每株澆250毫升左右,隔3~5天再澆1次。出現病株時應及時拔除,并在病窩周圍撒入適量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
②炭疽病。在初花后用1∶1∶160波爾多液預防,每隔7~10天噴1次。發現病斑后,可噴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
③臍腐病。辣椒落花后開始噴施0.1%高硼鈣,避免氮肥過多,多施腐熟有機肥;植株不要留果過多,避免果實之間對鈣的競爭;從幼果期開始,噴施0.1%的硝酸鈣、硼砂、硫酸鋅、硫酸銅并加入愛多收6000倍液,5~10天噴1次,連噴3~5次。
④病毒病。應以預防為主,在及時防治蚜蟲、灰飛虱等傳毒媒介的同時,于辣椒苗期和定植后及時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400~600倍液防治,每隔5~7天噴1次。
⑤紅蜘蛛(螨).要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枝落葉,消滅蟲源。發生初期用40%金螨撲(絕螨一號)或15%噠螨靈乳油3000倍液噴霧,每隔5~7天1次,連噴2~3次。
⑥煙青蟲、棉鈴蟲。可用糖醋液、黑光燈等誘殺,化學防治應在幼蟲孵化高峰至2齡期施藥,將幼蟲消滅在蛀果之前。藥劑可選用20%勁彪、杜邦"康寬"4000倍液(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或1.2%苦·煙乳油800倍液。
4. 收獲。辣椒可多次采收一直到霜降節前,如遇干旱年份,收獲時間可提前到秋分前后,應掌握在辣椒變紅后再采收。采后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風干,然后分級、包裝、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