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季節:永昌縣海拔2000米以上地區,采用半地下式或地下式食用菌專用設施栽培雙孢蘑菇,選擇4~5月份播種,6~10月份出菇,可躲避高溫為害,實現反季節生產。
2.設施消毒:
2.1曬棚:閑歇期內,揭掉棚膜,清理廢料,通過風吹日曬,殺死或降低設施內的有害生物群落,達到防病目的。
2.2熏棚:在進料前可用66%二氯異氰尿酸鈉煙劑對設施進行熏蒸消毒。
3.栽培品種:As2796,雙13,雙7.
4.培養料配方:培養料配方(以110平方米為例)
4.1.小麥草牛糞培養料
小麥草1750公斤、干牛糞1750公斤(或用其它干畜糞代替)、油渣140公斤、過磷酸鈣35公斤、石膏粉45公斤、石灰40公斤、尿素20公斤,水適量。
4.2.大麥草牛糞培養料
大麥草2100公斤,干牛糞1400公斤(或用其它畜糞代替),油渣140公斤、過磷酸鈣35公斤、石膏粉45公斤、石灰40公斤、尿素20公斤,水適量。
5.培養料的堆制:培養料嚴格按照配方配料,經過一次發酵,二次發酵或高溫處理等規范操作堆制優質培養料。
6.播種:選擇菌齡適當,菌絲活力強的栽培菌種混播法播種。
7.發菌管理:播種后,前三天內,以保濕為主,視空氣情況稍作通風,以促進菌絲萌發吃料,遇高溫(28-30℃以上)天氣,應通風降溫,防止菌絲悶熱不萌發。3天后隨著菌絲生長,逐漸加大菇房通風量,促進菌絲盡快在培養料中定值。播種7-10天,菌絲基本布滿料面,每天均應揭地膜通風,通風口也應經常打開,降低空氣濕度,促進菌絲向料內生長。
8.覆土:發菌18-20天左右,菌絲吃料至料厚度的2/3,接近料底時,應及時覆土。覆土方法采用粗細土混合覆土,覆土厚度為3.5厘米。
9.覆土后發菌管理:覆土結束后,對土壤進行調濕采取輕噴,勤噴的方法,在2-3天內迅速將土壤調濕,土層含水量以手捏土壤成團、不粘手為宜。若厚度不夠3.5厘米的地方,盡快補充覆土。調水結束后早晚各通風1-2小時,降低室內濕度,讓土表稍干于土層內部,可抑制雜菌滋生。以后每日視土層干濕情況,適當少噴勤噴調節濕度。溫度控制在25℃以內,約10-15天,當菌絲快要長上土層表面時要用小耙將表土輕輕搔動一次(搔菌),這樣可以促進菌絲橫向生長,不冒出土面,防止過早扭結出菇、造成出菇不齊、密菇多。
10.出菇管理:當子實體普遍長到黃豆大小時,需水量增多,就需適當增加水量,噴水結束后,逐漸減少菇棚通風量,但不能關閉通風口。出菇期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下,溫度較低,菇堅實、圓正、品質好、溫度超過20℃,菇小,菇密易開傘,必須適時采收。
11.采收:雙孢菇一般在現蕾后的5-7天,菇蓋大小3-4厘米左右,菌膜未破時采收。采收時用手捏住菇蓋,輕輕旋轉采下,勿傷害周圍小菇。
12.病蟲害預防:病蟲害的防治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栽培過程中,預防為主,物理防治為輔,將食用菌的病蟲害降低在最低限度之內,農藥防治為物理防治失敗后的一種補救措施,所用農藥選擇已登記的在食用菌上能夠使用的農藥,并適時掌握食用菌用藥安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