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學特性。長根菇又名長根小奧德蘑,露水雞從、雞絲菇、長根金線菌。菌蓋肉質細嫩,味道又鮮又甜,香味濃郁。長根菇是一種木腐菌,對碳氮比沒有嚴格的要求,其菌絲和子實體最適生長溫度均為22-27℃。長根菇在培養期要求空氣濕度在70%左右,生長期要求85%-95%。它對光線基本不敏感,30-500勒克斯范圍內均可正常生長。長根菇的通風量一般要在每小時50-300立方米,酸堿度掌握pH值5.5-7.3之間較佳。
二、栽培技術
1、配方。母本為PDA培養基,原種栽培種培養基為:棉籽殼5%,闊葉樹木屑60%,麥皮33%,糖和碳酸鈣各1%,含水量55%。栽培袋配方為:棉籽殼35%,麥皮25%,闊葉樹木屑38%,糖和碳酸鈣各1%,含水量68%。
2、季節。長根菇屬高溫型品種,一般出菇時間在4-11月(在福建三明的氣候條件),它的成熟周期一般要求適溫下菌齡達60天以上。事實上長根菇接種一般被安排在秋末冬初。如此安排有三個好處:一是可提高單產;二是可提早出菇(在氣溫更低的條件下出菇);三是因為那時氣候更適于菌絲生長,同時,養菌溫度適合可大大降低污染率。
3、制袋。先將棉籽殼預濕,至含水量為75%左右,再把蔗糖溶于桶裝的水中。在夏季預濕棉籽殼應加放1%的石灰,預濕后的棉籽殼不可堆放,只能攤開,以免發酸,第二天,按照配方,把預濕的棉籽殼、木屑、麥皮、糖水和碳酸鈣混合攪拌均勻,把含水量調至68%。制袋時采用17×33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應壓裝至料高15厘米,干重約在0.4-0.45公斤。料中間須打一直徑約1.5-2厘米的洞,以利接種時菌種塊掉進洞中,使菌絲更早吃透料,從而達到縮短培養期和減少污染的目的。
4、栽培管理。在室溫22-27℃下培養60天,一般菌袋料面的氣生菌絲會轉成褐色,此是菌袋生理成熟的標志。若發現菌袋料面有革質菌皮,則是菌絲在培養期遇到高溫產生黃水,由黃水長期浸泡料面菌絲形成的。革質菌皮在開袋時應被耙掉。開袋前,應先取透氣性良好的菜園土先曬干曬透備用。若遇長期處于潮濕狀態的菜園土,則應先曬干,后噴0.5‰的甲醛溶液,拌勻后用塑料布悶一天,然后打開塑料布,將菜園土攤開,消除氣味。準備工作做好后,把已生理成熟的長根菇菌袋選出來,拔去棉塞套環,并把袋口拆開,折成邊緣比料面高3-4厘米,再把曬好的菜園土略調濕,覆在長根菇菌袋料面厚約1-2厘米,然后把覆土調成含水量約65%左右的濕土。最后在靠近料面的塑料袋在不同側面割2-3個滲水口,以防積水于袋內。開好的菌袋排放于地板或層架上,由于夏季炎熱,袋與袋之間最好有2厘米的距離,在催蕾期,為保持覆土的濕度,應勤噴水,噴輕水,以防泥土太濕或結塊。在溫度適合時,約15-30天就可現蕾,在子實體生長期間,噴水應掌握"干干濕濕",因為長期高濕菇蠅和螨蟲極易繁殖,容易招蟲害,長期干燥自然不利于子實體的生長。另外,噴水還應噴霧裝水,以免泥土濺到子實體上影響商品價值。采摘時掌握菌蓋6分成熟,不能讓菌蓋展平只能內卷,這樣有利于包裝托運。采摘時應注意少讓泥土粘上子實體。采摘一兩批后袋面菜園土減少后要及時補土。
5、目前長根菇栽培中比較流行人防地道栽培。這種栽培方式一般無須覆土(其他栽培技術同覆土栽培)。人防地道內通風不好,濕度高,這樣長出的長根菇顏色較淺,不易開傘,采摘后稍吹干,既好保鮮、不粘泥土、菌蓋不易破碎,又美觀,極具商品價值。
三、病蟲害防治。長根菇的病害主要有細菌、粘菌和真菌中的木霉。細菌主要由袋內積水和土壤沒處理有關。粘菌則主要是長期在高濕度環境下發生的,只要經常通風控干就可控制住,或者用草木灰溶液噴于感染處;木霉則是在長根菇菌絲生活力較弱的情況下覆土時發生的,菌絲生活力弱時搔菌和覆土都可引起感染木霉,所以要注意長根菇接種后培養期間的溫度,并確保在菌絲未老化前開袋。
長根菇的蟲害主要有螨蟲和菇蠅。它的蟲害主要靠綜合防治。首先注意環境衛生,排袋前地面先噴殺蟲劑或撒生石灰,栽培過程注意隔斷四周的蟲源,一發現有爛菇應及時清理掉,待到長螨蟲和菇蠅時只好分別噴施1‰的噠螨靈和殺滅菊酯等殘留量較低的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