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地、施底肥:牛蒡的肉質根是根菜類作物中最長的,栽培地的土質越疏松越對根部生長有利。在播種前一個月,大田翻挖40~50厘米深或用深耕犁耕深60~70厘米,充分凍垡、曬垡,使土壤疏松、膨軟。翻挖前,全田每畝撒施腐熟廄肥1500公斤、糞肥1500公斤和三元復合肥50公斤,翻入土內,與土充分混勻,然后把土垡打碎、耙平,按行距65~70厘米起小高壟。壟高15厘米、寬20厘米,耬細耙半,即可播種。播前,每畝撒施2.5%敵百蟲粉1.5~2.5公斤,摟入表土中,以防治地下害蟲。
2.播種:
(1)播種期: 3月上中旬至5月。
(2)播種法:條播時,在小高壟上開淺溝,溝深2厘米左右,將發芽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然后蓋土,輕輕踏實,每畝約用種子600克。注意播種時要稍偏向施肥溝一側下籽,以免苗根直接接觸肥料而發生歧根。點播時,按株距15~20厘米開穴,每穴播下3~4粒種子,蓋土厚約1.5厘米,輕輕踏實。畝用種子約270克。多余的種子播在行間作預備苗,在子葉張開時帶土移苗補缺。牛蒡不宜移栽和補種,為了獲得較高效益,最好按株距5~6厘米,單粒播種。
3.播種后的管理:
(1)間苗:牛蒡播種后10~15天出苗。出苗后,在傍晚或陰天揭除畦面蓋草,及時進行間苗。間苗措施關系到牛蒡產品品質的好壞和產量的高低,因此應高度重視。條播的,當子葉展平時即開始間苗,每距3.3厘米留苗1株;1~2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每距15~20厘米留苗1株。點播的,1~2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2株;3~4片真葉時,第二次間苗,每穴留1株。按單行距70厘米或雙行距110厘米挖種植溝播種的,當子葉展平后開始間苗;真葉1~2片時再次間苗;真葉4~5片時定苗,苗距10厘米左右,畝留苗萬株左右。間拔生長弱或過旺、畸形、葉片多或圓形或色澤濃綠或下垂或葉緣缺刻多、根系露出土面的劣苗,因為這樣的幼苗容易抽薹或發生歧根;留下根系沒有裸露、葉片數量少并且先端向上的良苗。
(2)追肥、澆水:
①追肥:第一次間苗、松土后,在晴天下午5~6時,用0.5%的尿素和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噴葉。第二次間苗、松土后,離苗15厘米處,在幼苗的一側,開深20厘米的溝或穴,畝用復合肥25~35公斤對水施入溝(穴),覆土平溝(穴),或畝用腐熟餅肥25公斤和摻水一半的腐熟人畜糞尿250公斤施入。中后期肉質根膨大時,在植株兩側開溝,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公斤和摻水一半的腐熟人畜糞尿500公斤,并用0.3%的磷酸二氫鉀液噴葉,每隔7~10天噴1次,其噴2~3次。秋季播種的牛蒡,過冬苗幼小,應在當地日平均氣溫降到8℃時,施入堆肥或土雜肥,并壅根防凍。
②澆水: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需要較高的土壤濕度。遇天旱,應澆水抗旱,使表土濕潤;澆水時,應在畦面溝內補水,不能在走道內澆水(無論旱、澇,走道內都不能積水)。生長期間如天氣干旱,葉片出現萎蔫現象時,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狀態。北方干旱地區,一般15天左右澆水1次。多雨天氣,應及時清溝排漬,做到雨止田干。特別是生長中后期,肉質根已深扎,要嚴防土壤含水量過多,造成爛根,更應及時排水防澇。
③中耕、培土:間苗同時進行中耕除草。牛蒡植株生長緩慢,苗期最怕 草吃苗 ,因此應及時中耕除草,直到植株封行為止。最好在播種后、出苗前,每畝用25%除草醚300~400克加干濕適度(用手握成團、松手能散開)的細土15~20公斤,拌勻后撒在土面上;為了不發生藥害,出苗時或幼苗期下暴雨后,應及時排除積水。培土時,千萬不能把植株的生長點埋入土內。
④病蟲害防治 牛蒡病害主要是細菌性黑斑病和白粉病。雨季易發生黑斑病,可用波爾多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高溫季節易發生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進行防治。對于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與底肥同施。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