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當地先進果園或類似地區先進果園的施肥標準,并在生產實踐中結合樹體生長結果反應,不斷加以調整,這種方法簡而易行,具有一定的實踐和現實意義。如浙江黃巖某枇杷豐產園,樹齡18年,常年畝產2000千克左右,其每畝每年的總施肥量為;豬牛糞2000千克,人糞尿2000千克,硫酸銨100千克,草木灰4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
田間肥料試驗
按地區對不同品種進行田間肥料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施肥,這種方法較可靠,可指導當地生產。根據臺灣的試驗認為,幼年期在一般平原地區,氮、磷、鉀的比率為13:10:11的配法比較合適,三年生樹每株施2.2千克,分6次施給,外加花生餅或豆餅6千克,四年生樹每株施3千克,分4次施給,并在行間播種花生、綠豆等豆科綠肥;第五年生樹每株施3.8千克。分3次施給,不另加有機質肥料。這樣對于樹體生長,果實產量及品質,都比普通高氮、低磷鉀肥為好。
近20年來,廣泛用葉片分析來確定和調整果樹的施肥量。果樹的葉片一般能較及時、準確地反映樹體營養狀況。分析葉片,不僅能查得肉眼見到的癥狀,分析出多種營養元素不足或過剩,分辨兩種不同元素缺乏引起的相似癥狀,且能在病癥出現之前及早測知。采樣一般選代表性樹5~10株,于樹冠外圍同一高度選10~20個枝梢,采不結果春梢中部葉片,葉齡最好在5~7個月,共100~200片葉。
葉片營養元素含量常因地而異。故最好以當地葉片分析結果為依據;有時因元素間的相互作用而影響樹體吸收所表現的缺素,僅用葉片分析尚不能準確診斷,還必須配合土壤分析,才能查明原因,對癥處理。一般枇杷的施肥量以根據葉片分析、葉片顏色和枝梢長相結合土壤營養診斷來確定為好。
施肥時期和方法
枇杷施肥需要掌握其需肥時期。枇杷的需肥時期與物候期有關。養分供應首先滿足生命活動最旺盛的器官,隨著物候期的進展, 養分分配中心也隨之轉移,而且枇杷在年周期內的不同時期,對三要素的吸收也是變化著的。再者土壤水分含量與發揮肥效關系密切,干旱時,土壤施肥有害無益,多雨時,則肥分易于淋洗流失。因此,只有適時施用適宜比例的復合肥料,才能提高肥效,經濟用肥,才能達到提高產量,增進品質,增強抗性的目的。具體的施肥期和方法,各地不盡一致,有的在收獲后或在9月份,一年只施一次,不過一般還是以一年里分3~4次施用為好
施基肥
基肥多在8月底至9月上中旬施用,這是由枇杷特殊的物候期和氣候所決定的。若像其它果樹那樣,在秋末施用,則適逢枇杷開花,但若早春施用,又遇幼果發育期,兩時期均不宜大量斷根。又如提前到8月上中旬,則又多有伏旱,亦不相宜。故
只有在伏旱過后,現蕾前夕施用為最佳時期, 此時正值兩次根系生長兩峰之間,土溫適宜,傷根容易愈合,切斷部分細根,能起到根系修剪的作用,可促發新根。基肥應以有機質肥料為主,并加入適量速效性氮肥(占總量l/3)。標準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要根據土壤、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動。如土園要增加10%~20%的磷素,減10%~20%的鉀素。在易遭凍害地區。10~11月份要追施一次氮肥和鉀肥等。
基肥是較長時期供給樹體多種養分的基礎肥料,要以有機質肥為主,充分施入堆廄肥、糞肥、魚肥、餅肥、生活垃圾及作物莖稈等,并加入適量鈣、鎂肥,讓其逐漸分解,不斷供給樹體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施肥量占全年的一半。枇杷根系淺,有趨肥特性,因此一般將有機肥料施在距根系集中分布層稍深、稍遠處,誘導根系向深廣生長,以形成強大的根系,擴大吸收面積。一般以樹干為中心,挖若干條放射狀施肥溝,近主干深約10厘米,逐漸向外加深至30—40厘米。溝的寬度近主干處較窄,逐漸向外加寬,成年樹溝寬30厘米,伸展至樹冠外。所有肥料施入溝中后,宜與土壤拌和,再填土至高出地面。
浙江某些地區,基肥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用,施肥量為全年的50%,以15年生樹為例,其施肥標準是:每株施人糞尿25千克,加尿素1千克,餅肥3.5~5千克,廄肥25千克。主要在采果前施下,以利采果痕夏梢的早發、壯發,能順利進入花芽分化,成為良好的結果母株。
幼果肥
幼果發育期,新梢、根系都開始生長,需要大量營養。因批把花芽生理分化期早,僅靠采果肥尚嫌不足,且有時還趕不上;再者,果實的初期膨大,主要吸收氮竄,后期的發育,是從枝葉中向果實調運鉀素,迅速膨大。平均每果的葉面積大,葉質好,則從葉調運的養分多,直至采收,果實都可持續發育,充分肥大;但若葉片少,葉質差,則翻造的有機營養必少,果實后期也就會發育不良,故為防止隔年結果,促進花芽的生理分化與提高果實品質,幼果期必須適當追肥,但過早施用又不利于形成花芽,過遲施用則影響果實著色,故以新梢抽生前夕為最好,一般在2月中下旬,因地而異,暖地提前,北緣地區則推遲。此次著重施磷肥,以利于果實著色和增加糖分,氮過多則延遲著色,鉀過多稍推遲著色,且果肉變硬,有些品種很顯著,全部用速效性復合肥料,施肥量占全年總量的20%,可將復合肥撒施于根際上。
田間肥料試驗
按地區對不同品種進行田間肥料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施肥,這種方法較可靠,可指導當地生產。根據臺灣的試驗認為,幼年期在一般平原地區,氮、磷、鉀的比率為13:10:11的配法比較合適,三年生樹每株施2.2千克,分6次施給,外加花生餅或豆餅6千克,四年生樹每株施3千克,分4次施給,并在行間播種花生、綠豆等豆科綠肥;第五年生樹每株施3.8千克。分3次施給,不另加有機質肥料。這樣對于樹體生長,果實產量及品質,都比普通高氮、低磷鉀肥為好。
近20年來,廣泛用葉片分析來確定和調整果樹的施肥量。果樹的葉片一般能較及時、準確地反映樹體營養狀況。分析葉片,不僅能查得肉眼見到的癥狀,分析出多種營養元素不足或過剩,分辨兩種不同元素缺乏引起的相似癥狀,且能在病癥出現之前及早測知。采樣一般選代表性樹5~10株,于樹冠外圍同一高度選10~20個枝梢,采不結果春梢中部葉片,葉齡最好在5~7個月,共100~200片葉。
葉片營養元素含量常因地而異。故最好以當地葉片分析結果為依據;有時因元素間的相互作用而影響樹體吸收所表現的缺素,僅用葉片分析尚不能準確診斷,還必須配合土壤分析,才能查明原因,對癥處理。一般枇杷的施肥量以根據葉片分析、葉片顏色和枝梢長相結合土壤營養診斷來確定為好。
施肥時期和方法
枇杷施肥需要掌握其需肥時期。枇杷的需肥時期與物候期有關。養分供應首先滿足生命活動最旺盛的器官,隨著物候期的進展, 養分分配中心也隨之轉移,而且枇杷在年周期內的不同時期,對三要素的吸收也是變化著的。再者土壤水分含量與發揮肥效關系密切,干旱時,土壤施肥有害無益,多雨時,則肥分易于淋洗流失。因此,只有適時施用適宜比例的復合肥料,才能提高肥效,經濟用肥,才能達到提高產量,增進品質,增強抗性的目的。具體的施肥期和方法,各地不盡一致,有的在收獲后或在9月份,一年只施一次,不過一般還是以一年里分3~4次施用為好
施基肥
基肥多在8月底至9月上中旬施用,這是由枇杷特殊的物候期和氣候所決定的。若像其它果樹那樣,在秋末施用,則適逢枇杷開花,但若早春施用,又遇幼果發育期,兩時期均不宜大量斷根。又如提前到8月上中旬,則又多有伏旱,亦不相宜。故
只有在伏旱過后,現蕾前夕施用為最佳時期, 此時正值兩次根系生長兩峰之間,土溫適宜,傷根容易愈合,切斷部分細根,能起到根系修剪的作用,可促發新根。基肥應以有機質肥料為主,并加入適量速效性氮肥(占總量l/3)。標準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要根據土壤、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動。如土園要增加10%~20%的磷素,減10%~20%的鉀素。在易遭凍害地區。10~11月份要追施一次氮肥和鉀肥等。
基肥是較長時期供給樹體多種養分的基礎肥料,要以有機質肥為主,充分施入堆廄肥、糞肥、魚肥、餅肥、生活垃圾及作物莖稈等,并加入適量鈣、鎂肥,讓其逐漸分解,不斷供給樹體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施肥量占全年的一半。枇杷根系淺,有趨肥特性,因此一般將有機肥料施在距根系集中分布層稍深、稍遠處,誘導根系向深廣生長,以形成強大的根系,擴大吸收面積。一般以樹干為中心,挖若干條放射狀施肥溝,近主干深約10厘米,逐漸向外加深至30—40厘米。溝的寬度近主干處較窄,逐漸向外加寬,成年樹溝寬30厘米,伸展至樹冠外。所有肥料施入溝中后,宜與土壤拌和,再填土至高出地面。
浙江某些地區,基肥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用,施肥量為全年的50%,以15年生樹為例,其施肥標準是:每株施人糞尿25千克,加尿素1千克,餅肥3.5~5千克,廄肥25千克。主要在采果前施下,以利采果痕夏梢的早發、壯發,能順利進入花芽分化,成為良好的結果母株。
幼果肥
幼果發育期,新梢、根系都開始生長,需要大量營養。因批把花芽生理分化期早,僅靠采果肥尚嫌不足,且有時還趕不上;再者,果實的初期膨大,主要吸收氮竄,后期的發育,是從枝葉中向果實調運鉀素,迅速膨大。平均每果的葉面積大,葉質好,則從葉調運的養分多,直至采收,果實都可持續發育,充分肥大;但若葉片少,葉質差,則翻造的有機營養必少,果實后期也就會發育不良,故為防止隔年結果,促進花芽的生理分化與提高果實品質,幼果期必須適當追肥,但過早施用又不利于形成花芽,過遲施用則影響果實著色,故以新梢抽生前夕為最好,一般在2月中下旬,因地而異,暖地提前,北緣地區則推遲。此次著重施磷肥,以利于果實著色和增加糖分,氮過多則延遲著色,鉀過多稍推遲著色,且果肉變硬,有些品種很顯著,全部用速效性復合肥料,施肥量占全年總量的20%,可將復合肥撒施于根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