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棚內溫、濕度。采用地面傳統畦灌方式的,在棚內兩端各掛一只溫溫度計,定時測定觀察棚內溫、濕度,以確定放風降溫及蓋簾增溫。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3℃~27℃,夜間溫度控制在16℃~2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80%。當外界氣溫大于15℃時,逐漸晝夜通風,在棚前端放底風,由小到大。每隔兩米揭一風口,用磚平放支撐呈A形口,當外界氣溫平均升至16℃時,磚橫放(10厘米高),19℃~21℃時,磚豎放(20厘米高)。隨著棚內溫度上升情況,進行放腰風和頂風,或覆蓋遮陽網。放風必須平穩,棚內溫度在短時間內不要大起大落。
二、人工操作消毒。在緩沖間與進大棚門前建長1.2米、寬1米的草墊石灰消毒池,每15天撒一次生石灰,保持池內濕潤,進大棚作業雙腳通過池內消毒,防止攜帶外界菌源。摘收果實時戴乳膠手套,用消毒液浸泡過的剪刀剪果。配備0.5%的高錳酸鉀消毒液桶,如摘剪到病果后隨即用其消毒剪刀和乳膠手套,防止病菌接觸浸染傳播。
三、增施磷、鉀肥。用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微噴莖葉,每畝用肥液30公斤,每7天進行一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四、覆草降濕。在青椒大行間鋪3~5厘米厚的麥桔或麥糠,可吸潮隔濕,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抑制病害的滋生發展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