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保護地草莓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花、果實和果梗,葉柄也會受害。葉片受害,初期在葉背出現白色粉狀物,隨著病情加重,白粉布滿整個葉片,葉緣上卷呈湯匙狀,葉片逐漸枯黃;花蕾受害,花瓣呈紫紅色,不能開放或開放不正常;果實受害,果面覆蓋白色粉狀物,果實著色差,幼果停止膨大,失去光澤并硬化。
草莓白粉病的發生與幾方面因素有關。(1)氣候因素。該病為低溫高濕型病害,發病適宜溫度為15~25℃,低于5℃或高于30℃均不發病。病害發生要求的最低濕度為40%,濕度越大發病越重。深秋至早春遇連陰雨天氣,低溫寡照,濕度大,病菌分生孢子不斷產生并反復侵染,極易造成病害大流行。(2)品種因素。不同品種間發病程度差異較大,明寶、益香較抗病,豐香極易感病。(3)栽培因素。連作大棚發病早,發病重;偏施氮肥,植株生長嫩綠,抗病能力較差,發病重。
防治棚室草莓白粉病,要堅持“預防為主,全程控制”的策略,實施農業防治、藥劑防治等綜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農業防治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2)重病田可與水稻輪作。(3)清潔田園。草莓收獲后及時清理和焚燒病殘體;定植前清除田間雜草;生長期間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和老葉,并帶出棚外集中燒毀。(4)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壯苗,適時移栽;保證適宜的株行距,合理密植;適時通風換氣,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合理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磷鉀肥為主,生長期間適量施用氮磷鉀復合肥,不偏施氮肥;科學澆水,現蕾后、果實膨大期、收獲高峰期要特別注意水分管理,最好采用膜下滴灌,不能漫灌。
藥劑防治 掌握在發病初期及時用藥,可用世高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要求噴藥均勻周到,葉片正反面都要噴到。遇連陰雨天氣,需采用百菌清煙劑熏煙防治,以降低棚內濕度。開花期一般不用藥,以防發生藥害。嚴格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一般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以控制農藥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