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紋病又稱棗漿果病,主要危害棗果,常造成棗果提前脫落,品質降低,甚至不能食用。該病主要在棗果脆熟期,也即轉色期開始發生。棗果受害后,以皮孔為中心出現水漬狀淺褐色小病斑,而后病斑迅速擴大為紅棕色圓形大斑,病斑上有深淺顏色相間的輪紋。受害輕的果肉變褐變軟,有酸臭味但無苦味,不能食用;受害重的全果漿爛,最終導致大量落果。目前各大棗區均有該病分布,一旦發病很難控制。
該病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病果或病枝上越冬。第二年氣溫達15℃以上時,遇降雨孢子即散發,初期侵染幼嫩枝條。孢子靠風雨傳播,從皮孔和傷口侵入。7~8月孢子數量達到高峰,危害棗果。棗輪紋病菌具有潛伏侵染和再侵染特性,幼果被病菌侵染不會立即發病,病菌在果皮組織或果實淺層組織中潛伏期長達60~80天,果實停止生長后,在棗果轉色期或變白期發病。著色期達到發病高峰,果實發病后2~7天脫落,落地病果7~15天即可產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棗果曬干后和貯藏期仍然會繼續發病。
棗輪紋病的發生和流行與樹勢、氣候、棗園間作物、病蟲害防治情況密切相關。弱樹發病早且重,較健康樹提前7~10天發病。降雨多且早的年份發病重,特別是在7~8月遇連陰雨天氣病害易流行。棗樹行間間作玉米等高稈作物發病重。病蟲害防治得好的棗園發病輕。
加強田間管理可以減少發病。肥料宜施用以氮、磷、鉀為主的多元復合肥,適當配施腐熟雞糞,不偏施氮肥和磷肥。合理修剪,改善通風條件。休眠期刮除粗翹皮集中燒毀,花期不重開甲。及時治蟲,減少傷口。發芽前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及時摘除和撿拾病果、病枝、蟲果,集中深埋或燒毀。
對于發生輪紋病的田塊,來年要抓好早期噴藥保護。6月底至7月初是防治棗輪紋病的關鍵時期,應及時用藥,藥劑以內吸性殺菌劑為主,如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以后每隔15天左右與波爾多液交替噴霧防治一次。8月份進入雨季后,再加用大生M-45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