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西瓜因其品質優,果型小(果重一般為l-3kg),產品倍受人們青睞。但由于露地栽培容易遭受早春低溫陰雨、夏季臺風暴雨、秋季寒潮等不良氣候影響,而低產低效。為了探求解決辦法,1999-2000年,三明市梅列區洋溪鄉在華南農業大學無土栽培研究室劉仕哲主任的指導下,利用塑料大棚春、秋兩季沙培小型西瓜,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該技術和經驗總結介紹如下:
1設施結構
1.1大棚
大棚為一縱管四卡槽6.5m×30m鍍鋅管拱形塑料大棚,棚中間高3.2m,肩高2.0m,棚頂安裝塑料薄膜,棚腳至肩高的拐點處夏秋安裝防蟲網,以利于通風降溫,冬季安裝塑料薄膜保溫。
1.2種植槽
大棚內橫向設4條8個種植槽,大棚兩頭及正中縱向設50cm工作通道,每個種植槽長×寬為14.25m×1m,槽間工作通道寬50cm,種植槽采用3塊磚頭平疊放置的形式建成,高約18cm。疊好的種植槽(非水泥地需將槽內表土壓平),再鋪1-2層塑料薄膜,厚度0.2mm,可防營養液滲漏;然后填人栽培沙至滿,可用不受污染的河沙,以粒徑1.5-4mm的占80%以上的粗沙栽培效果較好。
1.3供液系統
1.3.1蓄水貯液池每個大棚需建l個容積為2m×l.5m×1m的水泥蓄水貯液他,用于配制營養液和蓄水,供滴灌使用。
1.3.2滴灌裝置沙培通常采用開放式滴灌,不回收營養液,為準確掌握供液量,可在每條種植槽內設3個觀察口(塑料管或竹筒)。滴灌裝置由毛管、滴管和滴頭組成,l株配1個滴頭。為保證供液均勻,在大棚中部設分支主管道,由分支主管道向兩側伸延毛管。
1.3.3供液系統供液系統由自吸泵,過濾器(為防止雜質堵塞滴頭,在自吸泵與主管道之間安裝1個有100目紗網的過濾器),主管道(peφ25mm),分支主管道(peφ25mm),毛管(peφ15mm),滴管(peφ2.5mm)和滴頭組成。配好的營養液在貯液池由自吸泵吸入流經過濾器,經主管道、分支管道,再分配到滴灌系統,再由滴頭滴入植株周圍的栽培沙供其吸收利用。
2栽培管理技術
2.1品種的選擇
適于大棚栽培的小型西瓜品種應具備早熟、耐濕、抗病、易坐果、品質優、適于密植等特點。根據2年的種植,表現較好的有黃皮紅肉的寶冠、金美人,綠皮紅肉的嘉玲、早春紅玉,綠皮黃肉的橙蘭、惠蘭等。
2.2茬口安排
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及人們的消費特點,春植宜在2月底至3月初播種,5月底至6月初收獲;秋植宜在8月底至9月初播種,11月底至12月初收獲。為充分利用大棚,夏季可安排生產一茬葉菜。
2.3培育壯苗
2.3.1育苗基質的配制用細沙與香菇渣按體積1:1混合,并拌入過磷酸鈣(過lmm篩)1g/l,再加入硝酸銨0.5g/l,硫酸鉀0.5g/l,硫酸鎂0.25g/l(后3種肥料須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加入),反復攪拌至肥料與基質混合均勻,而后用0.4%福爾馬林密封殺菌12小時,攤開晾干備用。
2.2.2浸種與催芽先將西瓜種子用0.4%福爾馬林浸1小時,撈出用清水洗凈,再用清水浸泡8-10小時后撈出,并用毛巾將種子表皮的粘液搓掉,用濕布包好,裝人塑料袋內,放在人的貼身衣袋,借助體溫催芽,經過12小時,用溫水淋種1次,一般經24-36小時,大部分種子就可露白將用。
2.3.3育苗一般選用營養袋(缽)或育苗穴盤育苗。先把配制好的基質填滿營養袋或育苗穴盤上的每1穴,用手指打l-l.5cm深的小孔,放人催好芽的種子,每袋(穴)1粒,再用育苗基質蓋種;而后用噴霧器或撤水壺澆透水,蓋好薄膜,防雨保濕到出苗。日揭夜蓋,不定時澆水保濕至移栽。
2.4適時移栽定植
西瓜苗長至2-3片真葉時即可移栽定植,每條種植槽種2行,株距50cm,全棚種448株。移栽時須輕拿輕放,用手挖個沙穴,取西瓜苗(注意防止散兜)放入穴內,回填好沙,可不必壓實。定植時注意深淺,子葉露出沙面即可,定植后澆透定根水,然后開啟供液系統滴灌供液。
2.5營養液的管理
2.5.1營養液配方硝酸鈣826mg/l,硫酸鉀607mg/l,硝酸按53mg/l,硫酸鎂370mg/l,磷酸二氫鉀181mg/l,微量元素選通用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