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溫高,雨量多,天氣變化快。夏季也是魚類一年中生長的旺季,由于水溫高,魚類病原體也會大量繁殖。由于現在大多實行高密度精養方式,池水體負載量增大,水質比較肥,如果遇悶熱天、雷雨天,特別是晴天轉下雨或下雨轉晴天時,魚類通常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浮頭,嚴重時就可以出現泛池,造成大批養殖魚類死亡。泛池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突變,氣壓降低,水中溶氧量減少。養殖魚類如果出現長期浮頭,魚類表現為下唇比上唇長,食欲減少,飼料利用系數降低。魚體也會因此而抗病能力削弱,魚病也隨之大量發生。因此,夏季必須做好日常管理及魚病預防措施。
1日常管理
1.1注意調節水質:水為魚類生存環境,要養好魚,必須要先管好水,池塘水色上午呈綠下午黃綠色最好。控制措施有:①適時換水或加注新水,水量為1/4~1/5。②每個月用洲旗牌穩定性二氧化氯全池潑灑2次,每畝平均水深1m用70g即可。可明顯增加池水的堿度、硬度,提高池水二氧化碳平衡能力,又有預防魚病的作用。③適量施肥,一般根據水色確定要求量少、次數多。在晴天施肥。④控制大型浮游動物發生。如果池水水色清瘦,魚又經常浮頭,下風肉眼能看浮游動物時,可用魚蟲清每畝平均水深1m用20毫升全池潑灑,能預防蟲害發生,或者適當增加鳙的放養量。⑤有條件可使用增氧機,增加水體中溶氧量,改善水質。
1.2嚴格做好“四定”,即:定時、定量、定質、定位。一般晴天多投飼料,雨天少投飼料,投飼料總量為總魚量的3%~5%,同時保證飼料質量,避免投飼料過量,既造成飼料浪費又會敗壞水質。
1.3魚病預防:魚類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要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都會有一定困難,特別是發病后的病魚已經沒有食欲,即使使用特效藥也會因魚不攝食而難以進入魚體內,因此必須十分強調做好魚病的預防工作。魚苗下池前每畝用100公斤生石灰徹底清池,消滅病原體,生石灰消毒后一般經過7天后即可投放苗種。在飼養過程中,一般平均水深1m每15天用洲旗牌穩定性二氧化氯70g左右化水潑灑一次,對由病毒和細菌引起的各種傳染性疾病都有很好預防效果。
2常見魚病防治
2.1病毒性魚病:淡水魚類的病毒性魚病主要是草魚出血病。
(1)出血病的主要癥狀:病魚鰓蓋、鰭基處、口腔出血,魚鰓出現白鰓。
治療方法:平均水深1m每畝用洲旗牌穩定性二氧化氯1噸,間隔1天再使用一次。
2.2細菌性魚病:淡水魚類的細菌性疾病主要有細菌性爛鰓、細菌性腸炎、細菌性赤皮和爛尾病等。
細菌性爛鰓病的主要癥狀:病魚體色發黑、鰓絲尖端腐爛,常帶有污泥、鰓蓋內表皮充血、腐蝕,出現所謂“開天窗”癥狀,鰓上粘液增多。
細菌性腸炎病的主要癥狀:病魚肛門外突紅腫,用手輕壓腹部有帶血的黃色粘液從肛門流出。
細菌性赤皮病的主要癥狀:病魚鱗片容易脫落,腹部出血并伴有體表潰瘍。
細菌性爛尾病的主要癥狀:病魚的尾柄,軀干腐爛,發生“蛀鰭”現象。
以上是養殖魚類在夏季最常見的細菌性疾病,主要治療方法如下:
①每畝平均水深1m用70g洲旗牌穩定性二氧化氯全池潑灑,間隔1天,連續2次,同時用“魚菌清Ⅰ號”或者“魚菌清Ⅱ號”拌飼料投喂,5天為一療程。
②每畝平均水深1m用生石灰40kg全池潑灑,連續2次,同時用“魚安康”或者“魚安清”拌飼料投喂,5天為一療程。
2.3有害藻類:池塘中大量繁生銅微囊藻,水花微囊藻等,在下風水面漂著一層翠綠色的膜,藻體死亡后,蛋白質分散,產生羥胺和硫化氫有毒物質,會引起魚類死亡。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m用250克硫酸銅溶液潑灑,同時每10天~15天潑灑生石灰10~15kg。
2.4寄生蟲病:病蟲害主要有錨頭鳋、魚鲺、指環蟲、復口吸蟲寄生在魚鰓或體表,嚴重時可以引起養殖魚類的死亡。
治療方法:每畝平均水深1m用強力“魚蟲清”20毫升全池潑灑,5天用藥1次,連續用藥3次。
3魚病治療中的注意事項
①注意正確量魚池面積、水深,計算魚池水量。
②潑灑藥物時應掌握在晴天下午,魚浮頭時不能用藥,用藥時如遇陰雨天氣,可用增氧機增氧1小時后潑灑。
③用藥時如果是水位淺水質瘦,藥效作用快,可適當減少藥量,特別是硫酸銅,瘦水池應特別注意減少用藥量,避免產生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