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管理中,要十分注意營養均衡、水質清新、注重消毒;一旦發現病情,要積極治療,做好隔離,防止病原傳播。
一、親魚常見病及防治
1.弧菌病
病原為溶藻弧菌。魚患病時,行動遲緩,經常游出水面,攝食量降低或不攝食;尾鰭、腹鰭、背鰭的末端充血、發炎,鰭間組織逐漸散開,嚴重時鰭條潰爛;眼睛外凸,病魚體表有部位不定的潰爛病灶,嚴重時爛成一深洞,骨骼外露,血液、內臟器官可分離到弧菌,死亡率較高。
防治方法:①使用疫苗免疫魚體。②藥物浸泡,通常用100ppm呋喃唑酮溶液浸泡30分鐘。③對于傷口,可用磺胺—6—甲氧嘧啶涂抹。④每100千克魚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5—10克可拌飼投喂,連喂4—6天(第1天用藥量加倍)。⑤受傷者,可注射抗生素,慶大霉素20萬IU/公斤。
2.微孢子蟲
多寄生在親魚的脂肪組織、生殖腺中,形成孢囊,外表黑色,呈塊狀,直徑可達2厘米,孢囊內充滿孢子,可導致親魚不育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①不用有寄生微孢子蟲的活魚作為飼料。②發病魚池的工具,必須用1%福爾馬林溶液浸泡消毒。③及時撈除病魚。④每千克飼料拌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二甲氧嘧啶0.8—1克投喂,連喂4天,停藥3天后,再連續投喂4天。⑤每千克魚每天用煙曲霉素12.5—50毫克,拌飼投喂連喂3—10天。
3.本尼登蟲病
主要為新本尼登類蟲,該蟲寄生在石斑魚的皮膚上,尤其是背部的前半段,多時一條魚體上可寄生數百只。該蟲能在魚體上爬動,寄生蟲多時,魚在水中焦躁不安,與網或池壁摩擦,體表受傷,感染細菌發炎,分泌大量粘液,嚴重時貧血,消瘦,體表潰爛,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淡水中浸浴3—5分鐘,蟲體即可脫落死亡。蟲卵須淡水浸40分鐘才能殺死,所以浸浴過的淡水不能倒入養魚水體中。浸浴時在淡水中加入呋喃類或抗菌素等藥物,以防魚體在浸浴時受傷而被細菌感染。②用0.05%福爾馬林海水溶液藥浴4分鐘,或用0.025%福爾馬林海水溶液藥浴10分鐘。
二、魚苗培育常見病及防治
1.浮上水面斃死病
此病多在孵化后10天內發生,特征是仔魚浮在水面而死亡。據日本有關資料介紹,原因主要是育苗的光線發生劇變和充氣量過大引起的。
防治方法:保護環境光線相對穩定,微充氣。
2.神經壞死病毒病
病原為虹彩病毒類,主要感染神經系統,魚在水面打轉,膘漲氣,閉口不攝食,可導致大量死亡。主要為親魚的垂直傳播。
防治方法:無特效藥,加強病毒監測,切斷傳播途徑,加強飼料營養并保持均衡,做好各階段的飼料轉換。
3.弧菌病癥狀與防治
和親魚相同。
4.刺激隱核蟲病
病原為刺激隱核蟲寄生在魚的頭部、皮膚、鰭、鰓、口腔及眼睛等處,形成白色小點狀的囊泡;大量寄生時,使魚體全身布滿小白點,故又稱白點病;與此同時,引起魚體充血,刺激寄生部分分泌出大量粘液;魚病呼吸困難,并將身體與池內的固體物摩擦,表皮往往糜爛、脫落,鰭的軟組織崩解,最后游動緩慢乏力,不吃食而死。當小瓜蟲寄生于眼睛上時,可引起眼睛發炎、變瞎。
防治方法:①合理放養,加強飼料管理,掌握好水質,增強魚體抗病力。②發現死魚要及時撈除。因病魚死亡后3—4小時,寄生于魚體上的小瓜蟲會全部脫離魚體進入水中,并進行大量繁殖,會引起更大規模的感染。③用1ppm的硫酸銅和100ppm的福爾馬林溶液連續處理三天。
5.鱗盤蟲病
病原為石斑魚擬合片盤蟲病。蟲寄生于鰓上,大量寄生時可引起病魚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用100—200ppm福爾馬林和100—200ppm呋喃類溶液浸泡30—60分鐘,隔2天再用一次,以殺滅蟲卵孵化出的幼蟲。
廣東省科協專稿
一、親魚常見病及防治
1.弧菌病
病原為溶藻弧菌。魚患病時,行動遲緩,經常游出水面,攝食量降低或不攝食;尾鰭、腹鰭、背鰭的末端充血、發炎,鰭間組織逐漸散開,嚴重時鰭條潰爛;眼睛外凸,病魚體表有部位不定的潰爛病灶,嚴重時爛成一深洞,骨骼外露,血液、內臟器官可分離到弧菌,死亡率較高。
防治方法:①使用疫苗免疫魚體。②藥物浸泡,通常用100ppm呋喃唑酮溶液浸泡30分鐘。③對于傷口,可用磺胺—6—甲氧嘧啶涂抹。④每100千克魚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5—10克可拌飼投喂,連喂4—6天(第1天用藥量加倍)。⑤受傷者,可注射抗生素,慶大霉素20萬IU/公斤。
2.微孢子蟲
多寄生在親魚的脂肪組織、生殖腺中,形成孢囊,外表黑色,呈塊狀,直徑可達2厘米,孢囊內充滿孢子,可導致親魚不育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①不用有寄生微孢子蟲的活魚作為飼料。②發病魚池的工具,必須用1%福爾馬林溶液浸泡消毒。③及時撈除病魚。④每千克飼料拌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二甲氧嘧啶0.8—1克投喂,連喂4天,停藥3天后,再連續投喂4天。⑤每千克魚每天用煙曲霉素12.5—50毫克,拌飼投喂連喂3—10天。
3.本尼登蟲病
主要為新本尼登類蟲,該蟲寄生在石斑魚的皮膚上,尤其是背部的前半段,多時一條魚體上可寄生數百只。該蟲能在魚體上爬動,寄生蟲多時,魚在水中焦躁不安,與網或池壁摩擦,體表受傷,感染細菌發炎,分泌大量粘液,嚴重時貧血,消瘦,體表潰爛,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淡水中浸浴3—5分鐘,蟲體即可脫落死亡。蟲卵須淡水浸40分鐘才能殺死,所以浸浴過的淡水不能倒入養魚水體中。浸浴時在淡水中加入呋喃類或抗菌素等藥物,以防魚體在浸浴時受傷而被細菌感染。②用0.05%福爾馬林海水溶液藥浴4分鐘,或用0.025%福爾馬林海水溶液藥浴10分鐘。
二、魚苗培育常見病及防治
1.浮上水面斃死病
此病多在孵化后10天內發生,特征是仔魚浮在水面而死亡。據日本有關資料介紹,原因主要是育苗的光線發生劇變和充氣量過大引起的。
防治方法:保護環境光線相對穩定,微充氣。
2.神經壞死病毒病
病原為虹彩病毒類,主要感染神經系統,魚在水面打轉,膘漲氣,閉口不攝食,可導致大量死亡。主要為親魚的垂直傳播。
防治方法:無特效藥,加強病毒監測,切斷傳播途徑,加強飼料營養并保持均衡,做好各階段的飼料轉換。
3.弧菌病癥狀與防治
和親魚相同。
4.刺激隱核蟲病
病原為刺激隱核蟲寄生在魚的頭部、皮膚、鰭、鰓、口腔及眼睛等處,形成白色小點狀的囊泡;大量寄生時,使魚體全身布滿小白點,故又稱白點病;與此同時,引起魚體充血,刺激寄生部分分泌出大量粘液;魚病呼吸困難,并將身體與池內的固體物摩擦,表皮往往糜爛、脫落,鰭的軟組織崩解,最后游動緩慢乏力,不吃食而死。當小瓜蟲寄生于眼睛上時,可引起眼睛發炎、變瞎。
防治方法:①合理放養,加強飼料管理,掌握好水質,增強魚體抗病力。②發現死魚要及時撈除。因病魚死亡后3—4小時,寄生于魚體上的小瓜蟲會全部脫離魚體進入水中,并進行大量繁殖,會引起更大規模的感染。③用1ppm的硫酸銅和100ppm的福爾馬林溶液連續處理三天。
5.鱗盤蟲病
病原為石斑魚擬合片盤蟲病。蟲寄生于鰓上,大量寄生時可引起病魚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用100—200ppm福爾馬林和100—200ppm呋喃類溶液浸泡30—60分鐘,隔2天再用一次,以殺滅蟲卵孵化出的幼蟲。
廣東省科協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