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河蟹市場前景看好,但因幼蟹培育及飼養管理等技術缺乏,性早熟幼蟹(1齡蟹種)較為普遍,這些早熟幼蟹(俗稱小綠蟹),體重均在20克左右,生命力和抗病力極弱,導致河蟹商品規格過小,品質低劣,且在人工養殖過程中大批死亡,嚴重挫傷養蟹人的積極性。
一、早熟幼蟹的成因
1.種質因素。①遺傳性狀:一些蟹苗繁殖場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常常將個體小,達不到親蟹規格的河蟹用作親本進行繁殖。其結果,繁殖的后代個體相應過小,極易早熟。②近親繁殖:當前絕大多數蟹苗繁育場的親蟹均是自繁自育,這樣年復一年地近親繁殖,其品種質量也逐年退化。
2.環境因素。①水溫偏高:幼蟹對水溫較為敏感,據測定,當水溫在13℃以下時,幼蟹便停止攝食,當水溫達15℃--24℃時,幼蟹活動攝食正常,當水溫處在25℃--28℃時,其活動力極強,攝食量大增,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從而促使性腺發育而形成早熟。②換水過勤:由于人工養殖河蟹是高密度放養,為使養蟹池水質潔凈清新,通常采取更換池水或沖注新水的方法,從而刺激幼蟹的性腺趨向早熟。
3.人為因素。①放養密度:據有關資料表明,幼蟹的放養密度與生長、性腺發育成反比,即當放養密度相對過小,活動空間大,餌料充足時,幼蟹發育成熟加快。②餌料結構:投喂幼蟹的餌料組成成分不合理,特別當偏重動物性餌料時,因其富含磷脂類和蛋白質,有的甚至還含有生長激素,這些成分均是引起幼蟹早熟的主要成因。③投餌數量:商品餌料喂量過大,使幼蟹無休止攝食,造成其體內蛋白質含量過剩和營養指標過高,多余的蛋白質轉換為脂肪在肝胰腺組織中儲存,誘發幼蟹提前蛻皮形成性早熟。
二、預防對策
1.把好親蟹選擇關。對蟹苗繁殖場(所)實行頒發生產許可證制度,并增派技術骨干到蟹苗繁殖場進行技術指導及品質監控。按照質量標準嚴格挑選體大質優的成蟹作親蟹,一般選擇個體重達120克以上的2齡蟹,根據不同地域或不同水系挑選親蟹進行遠緣配對。
2.把好合理放養關。為有效控制幼蟹的早熟,可通過增大其放養密度來加以控制。在餌料一定時,放養密度較大,幼蟹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蛻皮就會延緩,能有效地防止幼蟹早熟。生產實踐證明:一般按每畝池塘放養蟹苗1千克--1.5千克為宜。
3.把好蟹池管理關。①為有效地控制幼蟹早熟,要嚴格控制換水次數與換水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般5月--6月每15天--20天換水1次,7月--8月每10天換水1次,9月以后每15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3。在操作過程中,要防止蟹池內外水的溫差超過3℃,換水宜緩慢有序進行,切勿過急過快,以邊排邊注水的方式進行,保持池內水位的相對穩定。②要嚴格調控池內水溫,特別是夏秋高溫季節,要適當引注地下泉水或水庫底層水來控制池內水溫,同時為防止日光曝曬,可在池內放養一定量的飄浮性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瓢莎等,并于池塘周圍種植蔓藤植物。③在幼蟹培育過程中,應根據其各個不同的生長階段加以餌料結構及投餌量的調整。培育初期,即蟹苗期,以投喂動物性餌料為主,商品餌料應富含蛋白質和鈣;仔蟹期后,應逐漸由動物性餌料轉為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如水浮萍、鮮嫩水草、菜葉等,并控制投餌量,日投餌量為蟹體重的1%--2%,這期間的商品餌料應逐漸減少,降低蛋白質及脂肪的含量。10月以后水溫開始下降,便可適量增投動物性餌料和富含脂肪的商品餌料,以便增強幼蟹體質,為安全越冬打基礎。
一、早熟幼蟹的成因
1.種質因素。①遺傳性狀:一些蟹苗繁殖場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常常將個體小,達不到親蟹規格的河蟹用作親本進行繁殖。其結果,繁殖的后代個體相應過小,極易早熟。②近親繁殖:當前絕大多數蟹苗繁育場的親蟹均是自繁自育,這樣年復一年地近親繁殖,其品種質量也逐年退化。
2.環境因素。①水溫偏高:幼蟹對水溫較為敏感,據測定,當水溫在13℃以下時,幼蟹便停止攝食,當水溫達15℃--24℃時,幼蟹活動攝食正常,當水溫處在25℃--28℃時,其活動力極強,攝食量大增,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從而促使性腺發育而形成早熟。②換水過勤:由于人工養殖河蟹是高密度放養,為使養蟹池水質潔凈清新,通常采取更換池水或沖注新水的方法,從而刺激幼蟹的性腺趨向早熟。
3.人為因素。①放養密度:據有關資料表明,幼蟹的放養密度與生長、性腺發育成反比,即當放養密度相對過小,活動空間大,餌料充足時,幼蟹發育成熟加快。②餌料結構:投喂幼蟹的餌料組成成分不合理,特別當偏重動物性餌料時,因其富含磷脂類和蛋白質,有的甚至還含有生長激素,這些成分均是引起幼蟹早熟的主要成因。③投餌數量:商品餌料喂量過大,使幼蟹無休止攝食,造成其體內蛋白質含量過剩和營養指標過高,多余的蛋白質轉換為脂肪在肝胰腺組織中儲存,誘發幼蟹提前蛻皮形成性早熟。
二、預防對策
1.把好親蟹選擇關。對蟹苗繁殖場(所)實行頒發生產許可證制度,并增派技術骨干到蟹苗繁殖場進行技術指導及品質監控。按照質量標準嚴格挑選體大質優的成蟹作親蟹,一般選擇個體重達120克以上的2齡蟹,根據不同地域或不同水系挑選親蟹進行遠緣配對。
2.把好合理放養關。為有效控制幼蟹的早熟,可通過增大其放養密度來加以控制。在餌料一定時,放養密度較大,幼蟹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蛻皮就會延緩,能有效地防止幼蟹早熟。生產實踐證明:一般按每畝池塘放養蟹苗1千克--1.5千克為宜。
3.把好蟹池管理關。①為有效地控制幼蟹早熟,要嚴格控制換水次數與換水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般5月--6月每15天--20天換水1次,7月--8月每10天換水1次,9月以后每15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3。在操作過程中,要防止蟹池內外水的溫差超過3℃,換水宜緩慢有序進行,切勿過急過快,以邊排邊注水的方式進行,保持池內水位的相對穩定。②要嚴格調控池內水溫,特別是夏秋高溫季節,要適當引注地下泉水或水庫底層水來控制池內水溫,同時為防止日光曝曬,可在池內放養一定量的飄浮性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瓢莎等,并于池塘周圍種植蔓藤植物。③在幼蟹培育過程中,應根據其各個不同的生長階段加以餌料結構及投餌量的調整。培育初期,即蟹苗期,以投喂動物性餌料為主,商品餌料應富含蛋白質和鈣;仔蟹期后,應逐漸由動物性餌料轉為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如水浮萍、鮮嫩水草、菜葉等,并控制投餌量,日投餌量為蟹體重的1%--2%,這期間的商品餌料應逐漸減少,降低蛋白質及脂肪的含量。10月以后水溫開始下降,便可適量增投動物性餌料和富含脂肪的商品餌料,以便增強幼蟹體質,為安全越冬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