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溫高、陰雨天較多,特別容易造成魚類浮頭甚至泛塘,輕則影響魚類生長,重則引起魚類死亡甚至全軍覆沒。因此,平時養(yǎng)殖中注意防止魚類浮頭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總結了產生魚類浮頭的原因、預防及解救魚類浮頭的方法,供養(yǎng)殖戶參考。
一、魚類浮頭的原因是什么?
1.因上下水層水溫差產生急劇對流而引起的浮頭 炎夏的晴天,精養(yǎng)魚池水質濃,白天上下層溶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層水產生大量氧盈,下層水產生很多氧債,由于水的熱阻力,上下水層不易對流。傍晚以后,如下雷陣雨或刮大風,致使表層水溫急劇下降,產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層急劇對流,上層溶氧較高的水迅速對流至下層,很快被下層水中的有機物所耗凈,償還氧債,致使整個池塘的溶氧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頭。
2.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頭 夏季如遇連綿陰雨或大霧,光照條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弱,水中溶氧的補給少,而池中各種生物呼吸和有機物分解都不斷地消耗氧氣,以致水中溶氧供不應求,引起魚類浮頭。
3.因水質過濃或水質敗壞而引起的浮頭 夏季久晴未雨,池水溫度高,加以大量投餌,水質肥,耗氧大。由于水的透明度小,增氧水層淺,耗氧水層高,水中溶氧供不應求,就容易引起魚類浮頭。這種水質如不及時加注新水,水色將會轉為黑色,此時極易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全部死亡,水色轉清并伴有惡臭(俗稱臭清水),則往往造成泛池死魚事故。
4.因浮游動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頭 春季輪蟲或水蚤大量繁殖形成水華(輪蟲為乳白色,水蚤為桔紅色),它們大量濾食浮游植物,當水中浮游植物濾食完后,池水清晰見底(漁民稱“倒水”),池水溶氧的補給只能依靠空氣溶解,而浮游動物的耗氧大大增加,溶氧遠遠不能滿足水生動物耗氧的需要,引起魚類浮頭。
二、怎樣預測魚類浮頭?
魚類浮頭必有原因,也必然會產生某些現(xiàn)象,根據(jù)這些預兆,可事先做好預測預報工作。魚類發(fā)生浮頭前,可根據(jù)四個方面的現(xiàn)象來預測。
1.根據(jù)天氣預報或當天天氣情況進行預測:如夏季晴天傍晚下雷陣雨,使池塘表層水溫急劇下降,引起池塘上下水層急速對流,上層溶氧高的水對流至下層,很快被下層水中的有機物所耗盡,而引起嚴重浮頭。
夏秋季節(jié)晴天白天吹南風,夜間吹北風,造成夜間氣溫下降速度快,俗稱“南撞北”,引起上下水層迅速對流,容易引起浮頭。或夜間風力較大,氣溫下降速度快,上下水層對流加快,也易引起浮頭。連綿陰雨天,光照條件差,風力小、氣壓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以致水中溶氧供不應求,容易引起浮頭。此外久晴未雨,池水溫度高,加上大量投餌,水質肥,一旦天氣轉陰,就容易引起浮頭。
2.根據(jù)季節(jié)和水溫的變化進行預測:如江浙地區(qū)4-5月份水溫逐漸升高,水質轉濃,池水耗氧增大,魚類對缺氧環(huán)境尚未完全適應。因此天氣稍有變化,清晨魚類就會集中在水上層游動,可看到水面有陣陣水花,俗稱暗浮頭。這是池魚第一次浮頭,由于其體質嬌嫩,對低氧環(huán)境的忍耐力弱,此時必須采取增氧措施,否則容易死魚。在梅雨季節(jié),由于光照強度弱,而水溫較高,浮游植物造氧少,加以氣壓低、風力小,往往引起魚類嚴重浮頭。又如從夏天到秋天的季節(jié)轉換時期,氣溫變化劇烈,多雷陣雨天氣,魚類容易浮頭。
3.觀察水色進行預測:池塘水色濃,透明度小,或產生“水華”現(xiàn)象。如遇天氣變化,容易造成池水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中耗氧大增,引起魚類浮頭泛池。
4.檢查魚類吃食情況進行預測:經常檢查食場,當發(fā)現(xiàn)飼料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有吃完而又沒有發(fā)現(xiàn)魚病時,那就說明池塘溶氧條件差,第二天清晨魚要浮頭。
三、怎樣防止魚類浮頭?
發(fā)現(xiàn)魚類有浮頭預兆,可采取以下方法預防:
1.在夏季如果氣象預報傍晚有雷陣雨,則可在晴天中午開增氧機。將溶氧高的上層水送至下層,及時償還氧債。這樣到傍晚下雷陣雨引起上下水層急劇對流時,因下層水的氧債小,溶氧就不致急劇下降。
2.如果天氣連綿陰雨,則應根據(jù)浮頭預測技術,在魚類浮頭之前開動增氧機,改善溶氧條件,防止魚類浮頭。
3.如發(fā)現(xiàn)水質過濃,應及時加注新水,以增大透明度,改善水質,增加溶氧。
4.估計魚類可能浮頭時,根據(jù)具體情況,控制吃食量。魚類在飽食情況下其基礎代謝高、耗氧大,更容易浮頭(曾發(fā)現(xiàn)草魚在吃飽草的情況下,比其他魚先浮頭,此時池水溶氧為1.55毫克/升)。如預測是輕浮頭,餌料應在傍晚前吃干凈,不吃夜食。如天氣不正常,預測會發(fā)生嚴重浮頭,應立即停止投餌,已經投下去的草必須撈出,并及時注水。
四、發(fā)生浮頭時應如何解救?
發(fā)生浮頭時應及時采取增氧措施。如增氧機或水泵準備不足,可根據(jù)各池魚類浮頭情況區(qū)分輕重緩急,先用于重浮頭的池塘(但暗浮頭時必須及時開動增氧機或加注新水)。從開始浮頭到嚴重浮頭這段時間與當時的水溫有關,水溫低,則這段時間長一些,反之則短些。一般水溫在22~26℃時開始浮頭后,可拖延幾小時增氧還不會發(fā)生危險。水溫在26~30℃開始浮頭,1小時內應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否則,青魚、草魚已分散到池邊,此時再進行沖水或開增氧機,魚不易集中在水流處,就容易引起死魚。
浮頭后開機、開泵,只能使局部范圍內的池水有較高的溶氧,此時開動增氧機或水泵加水主要起集魚、救魚的作用。因此,水泵加水時,其水流必須平于水面沖出,使水流沖得越遠越好,以便盡快把浮頭魚引集到這一路溶氧較高的新水中以避免死魚。在搶救浮頭時,切勿中途停機、停泵,否則反而會加速浮頭死魚。一般開增氧機或水泵沖水需待日出后方能停機停泵。
發(fā)生嚴重浮頭或泛池時,也可用化學增氧方法,其增氧救魚效果迅速。具體藥物可采用復方增氧劑。其主要成分為過碳酸鈉(2Na2CO3•3H2O)和沸石粉,含有效氧為12%~13%。使用方法以局部水面為好,將該藥粉直接撒在魚類浮頭最嚴重的水面,濃度為30~40毫克/升,1次用量每畝為46千克,一般30分鐘后就可以平息浮頭,有效時間可保持6小時。但該藥物需注意保存,防止潮解失效。
五、如何觀察魚類浮頭和衡量浮頭輕重?
觀察魚類浮頭,通常在夜間巡塘時進行。其辦法是:①在池塘上風處用手電光照射水面,觀察魚是否受驚。在夜間池塘上風處的溶氧比下風高,因此魚類開始浮頭(俗稱起口)總是在上風處。用手電光照射水面,如上風處魚受驚,則表示魚已開始浮頭;如只發(fā)現(xiàn)下風處魚受驚,則說明魚正在下風處吃食,不會浮頭。②用手電光照射池邊,觀察是否有螺螄、小雜魚或蝦類浮到池邊。由于它們對氧環(huán)境較敏感,如發(fā)現(xiàn)它們浮在池邊水面,螺螄有一半露出水面,標志著池水已缺氧,魚類已開始浮頭。③對著月光或手電光觀察水面是否有浮頭水花,或靜聽是否有“吧咕、吧咕”的浮頭聲音。
魚類發(fā)生了浮頭,還要判斷浮頭的輕重緩急,以便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救。判斷浮頭輕重,可根據(jù)魚類浮頭起口的時間、地點、浮頭面積大小、浮頭魚的種類和魚類浮頭動態(tài)等情況來判別。魚類浮頭輕重判斷方法見表1。
六、發(fā)生魚類泛池時應如何處置?
1.當發(fā)生泛池時,屬于圓筒體形的青魚、草魚、鯉魚大多擱在池邊淺灘處;屬于側扁體型的鰱魚、鳙魚、團頭魴浮頭已十分乏力,魚體與水面的角度由浮頭開始時15°~20°變?yōu)?5°~60°,此時切勿使魚受驚,否則受驚后一經掙扎,浮頭魚即沖向池中而死于池底。因此,池邊嚴禁喧嘩,人不要走近池邊,也不必去撈取死魚,以防浮頭魚受驚死亡。只有待開增氧機、水泵后,才能撈取個別即將死亡的魚,可將它們放在溶氧較高的清水中搶救。
2.通常池魚窒息死亡后,浮在水面的時間不長,即沉于池底。如池魚窒息時掙扎死亡,往往未經浮于水面,而直接沉于池底。此時沉在池底的魚尚未變質,仍可食用。隔了一段時間(水溫低時約一晝夜后,水溫高時10~12小時)后死魚再度上浮,此時魚已腐爛變質,無法食用。根據(jù)漁民經驗,泛池后一般撈到的死魚數(shù)僅為整個死魚數(shù)的一半左右,即還有一半死魚已沉于池底。為此,應待浮頭停止后,及時拉網撈取死魚或人下水摸取死魚。
3.魚場發(fā)生泛池時,應立即組織兩支隊伍:一部分人專門負責增氧、救魚和撈取死魚等工作;另一部分人負責魚貨銷售、準備交通工具等,及時將魚貨處理好,以挽回一部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