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季鱖魚又稱早桂,鱖魚養殖主要分早桂、中桂和晚桂,早桂一般3月底或4月初放苗,8-9月份出魚;中桂一般5-7月份放苗,10-12月份賣魚;晚桂一般8-9月份放苗,次年4-8月份賣魚。
鱖魚每年的價格相對穩定,有規律可循,早桂價錢比較高,廣東地區9月10日之前賣魚一般都有28-30元╱斤,之后價格一般會有所下降,同時只要養殖順利一般餌料系數不會很高,整體來說,養殖早桂效益和資金回報率是可以的,平均利潤在8-10元╱斤,多數有經驗的養殖戶喜歡養殖早桂,早桂也是本人最支持的養殖方案,筆者現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就早桂養殖技術做些簡述,以供拋磚引玉之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什么養殖早桂人的比較少?原因何在?
第一、低溫天氣:4-5月份溫度低,魚生長慢,主要有廣東地區比較適合養殖,這個就已經把絕大多數人拒之門外了
第二、餌料魚來源:早期3月底和4月份鱖魚餌料魚難尋,并且價格比較貴,餌料魚不足或者不適口對鱖魚養殖影響很大
第三、怕不能盡早出魚,趕不上價錢:部分客戶養殖早桂,長期追魚較差,同時養殖密度不合理,導致魚生長慢,不能盡早出魚,賣不上好價錢,這個涉及到養殖技術的問題,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所在
第四、苗種偏貴:早桂苗一般0.2-0.25元╱公分
早桂養殖幾大關鍵技術
一、放苗技術
1、選好苗:質量好的苗種生長速度較快,選擇野生鱖魚親本繁育的苗種,魚苗培育階段少用抗生素,盡可能生態培育桂花苗。然后選擇花紋夠大、大小均勻、無病無畸形(缺翅)的桂花種。這樣培育出的桂花苗往往質量較好,生長速度快。個人感覺影響鱖魚苗種的幾大因素為親本占30%、用藥占30%、養殖水質環境、其他如溫度、病害等各占20%,因此選擇鱖魚苗種先看魚苗培育環境,再看鱖魚親本來源,最后看培育用藥情況。如果怕看不準建議選擇品牌苗(如華康1號鱖魚苗)。
2、早放苗、放大苗:3月底或4月初放苗,建議盡量3月底放苗,同時苗種盡可能大一點,不要太在乎苗種價錢。當然這個一般需要提前預定,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的,反正能早則早,能大則大。
3、低密度、大塘養殖:放苗密度控制在2000尾/畝以下,密度低生長速度快,才能早賣魚,賣個好價錢。記住對于早桂養殖高密度高產卻未必高效益。大塘是保證更高的養殖效益,塘大總產量高,效益也更高,同時總成本也沒有很高,一般8-10畝甚至更大為好。
二、促生長技術
怎樣才促生長?影響鱖魚生長速度的主要因素為①苗種質量②放苗密度③追魚情況,①②點前面已經討論過,此處不再解釋,這里主要討論第三點,簡單理解就是保持鱖魚長期追魚正常,因為鱖魚只要長期追魚正常,說明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不大,鱖魚生長自然會比較正常,保證順利出魚。
影響鱖魚追魚的三大因素
1、水質
天氣原因導致的鱖魚生長速度慢可以理解,但是因為水質差、病害多、長期追魚差導致的鱖魚生長速度慢就是自己的問題了,早桂水質主要由以下兩點需要注意
(1)、4-5月份天氣變化大,水質不穩定,雨水較多,導致水質往往容易渾濁,藻類光合作用差,因此前期水質主要注意穩水、抗應激、增氧。
穩水的方法有多種,比如茶仔清塘,樹枝放塘,補碳源和各種微量元素穩水等,注意:肥水可以有效加速鱖魚的生長速度,建議有條件的可以考慮肥水養殖早桂,但不要刻意為之。同時肥水要盡量做到穩定,如果經常水變、倒藻鱖魚容易發病,這樣就得不償失。
另外在在暴雨來臨前注意防應激,增氧,可以使用葡萄糖和VC加上改底之類。
(2)、6-8月份高溫期,此時早桂已經到了養殖中后期,存塘量大,吃食量也大,池塘負荷嚴重,水質惡化,溶氧不足,尤其是亞硝酸鹽往往偏高,建議
①定期使用硝化細菌降亞硝酸鹽。
②強增氧,會增氧,如晚上多開增氧機高溫晴天白天不開增氧機。
③多改底解毒,如過硫酸氫鉀復合鹽。
④有條件可換水,但換水操作要得當。
2、餌料魚
建議盡可能選擇肉質好、蛋白高、適口性好的餌料魚喂桂花,本來土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但當年鱖魚一般不吃往年的土鯪,因此建議可喂麥鯪,少喂白鰱。加魚仔當晚注意增氧,如果一次性加魚仔較多又遇到陰雨天氣,最好當晚使用一些緩釋的顆粒型增氧粒或者氧化性底改。加魚仔要及時適量,盡量不讓鱖魚餓著,同時最好喂料給魚仔吃,減少魚仔瘦身程度,餌料魚幾天不吃食會攪渾水體,對水質不利,高溫期建議2-3天投喂一次餌料魚。
3、病害防治
病害多,鱖魚追魚肯定受影響,同時發病后又需要治療、水變、魚體跟水體恢復需要時間,相當于浪費了鱖魚的生長時間,因此防病盡量減少鱖魚發病幾率顯得尤為關鍵,
( 1)寄生蟲病
危害較大的主要有波豆蟲和斜管蟲,車輪蟲、指環蟲、針蟲、聚縮蟲一般影響較小。波豆蟲一般在苗期多見,尤其是5公分之前的桂花苗要注意,主要癥狀是“抽肚”(肚子扁扁的)“曬月光”(半夜浮頭),危害嚴重,往往死不見尸,必須經常看看魚苗是否肚子飽滿,多鏡檢及時處理。斜管蟲在偏低溫期12-18℃多發,4-5月份是斜管蟲高發期,危害較大可用“甲醛”控制。
防蟲技術:
寄生蟲病害發生時需要條件的,一般底質差、缺氧,經過返底水變后容易爆發寄生蟲病,因此建議
①保證塘底較好,如多曬塘、勤改底。
②多增氧,尤其是塘底不能缺氧。
③避免返底、水變,如在溫差較大和轉風向時注意穩水改底。
(2)細菌病
前期主要是腸炎和爛鰓病,中后期主要是爛鰓和出血病,其中急性腸炎多是在長久沒加魚仔后突然加魚仔導致鱖魚追魚太猛造成。餌料魚偏大和池塘溶氧不足容易導致鱖魚吐魚,吐魚之后肯定有腸炎。
慢性腸炎一般表現在糞便末端發黃、稀松,桂花追魚差,此時應使用一些“三黃散+多維+開胃促長散”之類的修復鱖魚腸道功能,保持鱖魚追魚正常。
爛鰓多發生在寄生蟲感染后和水質不穩定時,鱖魚爛鰓病可以明顯看到鱖魚鰓絲潰爛,容易辨別。
出血分體表出血和內臟出血,一般鰭條出血比較簡單容易處理,下頜和眼球出血往往跟水質亞硝酸鹽有關,內臟出血如肝臟出血點或出血塊、膘壁充血、腸道發紅。
防病技術:
腸炎病預防建議
①選擇加好的無攜帶病蟲菌的適口餌料魚
②油膜糞便或者糞便末端發黃潑灑“三黃散或者五黃散”解決;
出血病預防建議
①定期消毒,建議首選噬菌蛭弧菌預防細菌病效果還是挺不錯的,也可配合聚維酮碘交叉使用
②調水,如盡量保持水質清爽、不能長時間太渾濁,亞硝酸鹽和氨氮處于較低水平;
爛鰓病預防建議
①減少寄生蟲感染。
②足氧、調水,防水變和刺激,爛鰓多數是先缺氧導致魚呼吸不暢,導致鰓絲受損,其中水渾、氨氮亞硝酸鹽偏高—容易導致魚體長期缺氧—鰓絲分泌粘液增多—鰓絲掛臟嚴重—加劇缺氧—鰓絲受損—寄生蟲感染和細菌感染—爛鰓病
(3)病毒病
臨床診斷癥狀:紅眼框,白鰓,白肝或黃肝,胃點狀充血,紅腸頭
誘因:很多鱖魚本身是攜帶病毒的,關鍵是在養殖過程中爆不爆發,爆發病毒病多數是在魚體受到刺激造成的,比如藥物刺激,臺風暴雨,水變,換水操作不當,因此預防病毒病最關鍵在于第一:提高鱖魚本身抗逆性,選好苗,第二:穩水和防刺激
處理:小量死亡的話,指導思想就是減少應激,可以通過加深水位,肥水+中藥+聚維酮碘加以控制!假如大規模爆發,及時賣魚,減少損失!
水產養殖是一個系統工程,相互影響,不能單純盯著一個病害或者指標去看問題,否則會顧此失彼,搞定一個問題卻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作者:浦豐生態魚苗場 徐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