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黃顙魚養殖模式涌現,但關于黃顙魚池塘養殖越冬管理方面的技術經驗相對缺乏,且黃顙魚越冬管理不當極易引起來年春天發生病害,甚至大面積死亡。筆者結合多年的黃顙魚養殖越冬管理經驗,總結其技術要點,以供黃顙魚養殖戶參考。
黃顙魚是一個具有良好養殖前景的水產品種,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消費區域遍及全國,并作為優質水產品大量出口到韓國、日本、東南亞及我國港澳地區,是重要的出口創匯品種。因此,近年來國內外消費市場巨大,市場價格比較穩定,養殖效益也相對穩定。
目前,全國多地水產技術推廣部門也將黃顙魚列為當地的主導品種加以推廣,并涌現出了黃顙魚池塘高效養殖、黃顙魚與甲魚池塘生態混養、網箱飼養黃顙魚、流水飼養黃顙魚等多種養殖模式,但關于黃顙魚池塘養殖越冬管理方面的技術經驗相對缺乏,且黃顙魚越冬管理不當極易引起來年春天發生病害,甚至出現大面積死亡,因此,加強黃顙魚越冬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多年從事黃顙魚的健康養殖、技術指導服務與推廣工作,積累了豐富的黃顙魚養殖越冬管理經驗,本文總結其技術要點,以供黃顙魚養殖戶參考,更好開展黃顙魚池塘養殖。
一、黃顙魚池塘養殖越冬管理的重要性
江浙滬地區黃顙魚養殖一般在每年的5-7月份進行水花、夏花魚種培育,第二年7-11月份做為新口商品黃顙魚陸續上市,或者養殖到第三年上半年,做為老口商品黃顙魚上市,其中必須經過一次或者二次越冬。黃顙魚屬于無鱗魚,越冬期間的管理非常重要,而且不同于常規的無鱗魚,特別容易因為滋生寄生蟲損傷皮膚、鰓絲,相互擁擠在塘底小坑里相互刺傷而導致感染水霉,池塘底質水質惡化而導致發生腐皮病。經常有養殖戶因為操作不慎造成黃顙魚第二年開春之后大批量的死亡,經濟損失巨大。
例如,青浦區練塘鎮養殖戶許某,2013年養殖的10畝黃顙魚魚種培育塘,存塘量1萬斤,當年10月底就基本停料了,越冬期間也疏于管理,第二年3月中上旬開始發生水霉病、腐皮病出現死亡,雖經多方診治,使用了各種方法、多種藥物進行治療,最終以85%的死亡率結局。
因此,重視黃顙魚池塘養殖越冬期間的管理,是維護黃顙魚健康程度,避免黃顙魚越冬開春后死亡的有效方法。
二、黃顙魚池塘養殖越冬開春后容易發病的原因
經分析總結,發病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1、養殖模式,目前江浙滬地區黃顙魚池塘養殖放養密度普遍較高,容易發生病害。
2、越冬期間,停食過早,不注意越冬期間增強魚體的體質。
3、氣溫回升后,池塘底質有毒有害物質分解,水體惡化,造成體表免疫系統的損傷,造成細菌性病害的感染。
4、養殖生產中,黃顙魚腐皮病伴隨車輪蟲大量感染的病例較高,車輪蟲的感染,可引起魚體的應激,造成鰓組織及體表粘液組織的損傷,造成易感病原感染。
三、黃顙魚池塘養殖越冬管理新技術要點
1、注重秋季育肥
長期以來,養殖戶普遍認為深秋初冬時節水溫降低,魚類攝食減少或者停食,因而不投喂飼料和放松飼養管理,魚類在沒有食物來源的情況下,只能消耗體內的營養物質維持基礎代謝和提供生命活動的能量,體重下降過快,這是導致越冬死亡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改變傳統的養殖習慣,加強魚類越冬前期的喂養管理,堅持投喂飼料,以投喂蛋白含量40%以上的配合飼料為好,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1.5%。如果在10月底11月初,水溫開始下降后,黃顙魚就不怎么攝食飼料了,說明黃顙魚的健康程度出現了問題,要及時分析,找出原因,否則這種體質不健康的黃顙魚是很難順利安全的越冬。一般要持續到12月初,水溫下降到8-10℃以后,才能正式停止投喂飼料。
2、殺滅魚體寄生蟲
初冬來臨,氣溫開始下降,水溫也逐漸下降,黃顙魚不再容易出現暴發性死亡,此時即使發生寄生蟲病害也不容易出現死亡現象。但是,如果在越冬期間,黃顙魚身上有較多的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等寄生蟲,就會不斷造成傷口,進而慢慢的感染水霉,導致春季水溫回升后黃顙魚大批量死亡。所以秋冬季節交換時,要顯微鏡檢黃顙魚的鰓絲等部位,如果發現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等寄生蟲,要及時選用針對性藥物進行殺滅。
3、增加池塘水位
越冬期間,水溫不斷降低,此時,要及時選擇晴好天氣增加池塘水位,有利于池塘水溫的保持。水溫越低,黃顙魚的集群性越強,黃顙魚養殖池塘底部的一個個小坑都是黃顙魚集群時挖掘的。過淺的水位、過低的水溫,會使得越冬期間黃顙魚更加緊湊的聚集在一個個小坑里,黃顙魚是無鱗魚,身上有3個硬棘,緊湊的聚集在一起時容易彼此刺傷皮膚,形成傷口,感染水霉。冬季池塘水位一般保持在2米左右為宜,水位過淺不容易保持水溫的穩定,水位過深容易造成池塘底部水體缺氧。
4、肥水越冬
養殖經驗發現,水體的肥度直接影響黃顙魚越冬期間的健康程度。越冬期間水體保持較好肥度的池塘,黃顙魚不容易發生病害,而越冬期間水體清廋、滋生青苔的池塘,黃顙魚往往容易發生水霉、腐皮等嚴重病害,甚至全軍覆沒。黃顙魚越冬期間要保持水體較好的肥度、較好的藻色,透明度25-30cm,根據水體肥度情況,選擇晴好天氣不定期潑灑生物肥、有機肥等肥水產品。
5、定期消毒、改底
黃顙魚越冬期間很少投餌,也很少開啟增氧機,更加不會換水,容易造成水體老化,在池塘底部滋生有害細菌,惡化池塘底部黃顙魚的棲息環境,容易引起黃顙魚發生腐皮病等病害。要求在黃顙魚越冬期間每隔1個月左右,消毒或改底1次,消毒與改底輪流進行。
6、適時開啟增氧機
越冬期間,水溫很低,上下水體分層,底層水體里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有毒有害物質不容易擴散,池塘底部水質環境惡化。而在傳統的水產養殖越冬管理中,很少開啟增氧機,這是越冬管理的誤區之一。需要在天氣晴好的時候,適時開啟增氧機,增加上下水層交換,通過增氧機的曝氣作用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質揮發進入空氣,活化池塘水質,營造一個更好的池塘底部水質環境。
7、堅持巡塘
冬季水體水溫上低下高,出現逆分層現象,黃顙魚集群滯留底層,正常情況下觀察不到魚類活動,容易使人產生麻痹思想。事實上,冬季溶氧下降速度比較慢,不像夏季變化突然,而是逐漸來臨的。因此,堅持每天中午巡塘,仔細觀察水層下魚類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巡塘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定期測量池水溶氧含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一般地補救措施有安裝潛水泵循環池水,開動增氧機等。特殊年份,池塘出現結冰積雪,水中缺少光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減少了溶氧來源,此時應馬上清除冰上積雪,讓光線透過冰層,并及時破冰處理。
8、盡早投餌
在剛開始進行黃顙魚養殖的時候,因為缺乏經驗,養殖戶往往要到每年的3月底,甚至4月中下旬才開始投喂飼料。在實際養殖生產過程中發現,黃顙魚在水溫5-8℃的時候還能有少量的攝食。所以,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初,就要開始少量投餌,逐漸把黃顙魚誘食到飼料臺集中攝食。及早開食,盡量減少停食時間,有利于黃顙魚體質的盡快恢復,減少開春后死亡的可能性。
四、結語
黃顙魚養殖越冬管理是一項細致的水產養殖管理技術工作。但是因為越冬期間水溫低、黃顙魚活動少的原因,即使不進行科學的越冬管理,也不會在越冬期間造成黃顙魚的死亡,而只是造成黃顙魚水霉病、腐皮病等病害的潛在感染并且病程逐漸惡化,所以科學的越冬管理措施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是等到開春水溫上升之后,就會出現黃顙魚大批量的死亡,此時的魚群已經病入膏肓,很難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這就是為什么每年開春之后黃顙魚因為水霉病、腐皮病發生而無有效治療措施、造成慘重損失的原因。
但是很多養殖戶意識不到這是越冬管理措施不科學造成的后果,而是在春季發生死魚時病急亂投醫,治療無效怪罪治療方法或者治療藥物不對。所以,加大黃顙魚越冬管理新技術的宣傳普及,讓廣大黃顙魚養殖戶認識到科學越冬管理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保障黃顙魚養殖開春的安全,把損失降到最低,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曾憲凱 俞祎莉,
上海鵬豪水產專業合作社 李桂花,
上海市青浦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蘇明 懷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