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參南養”熱情高漲。據業內保守估計,今年海參養殖量比去年翻了一倍多,大概有4000多車海參苗從遼寧,河北,山東跨越幾千公里來到福建霞浦,海參養殖總投入預計達40億。
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近一個月的連續陰雨給魚排養殖海參帶來許多不良影響:縮水,吐腸,化皮等情況時有發生。連續陰雨天對水質及海參的影響如下所示:
1、連續陰雨,藻類光合作用弱,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近海養殖水產動物海參、黃花魚、多寶魚受溶氧影響攝食較少,殘餌增加,水中有機質含量增加,水質逐漸變差。
2、陰雨天水中溶氧含量下降,近海淺水區,魚排密集區,距離養殖黃花魚的魚排較近區域,水質中亞硝酸鹽、氨氮含量上升,毒性變強,海參出現中毒和應激反應,體質較差的海參向籠中上方無餌料區移動,排出水分,身體變硬,不伸展,呈現夏眠狀態,嚴重的有吐腸、化皮的現象發生。
3、海參從北方轉移至霞浦海域后尚未完全適應就開始投喂小魚,扇貝邊,鰻魚粉等高動物蛋白餌料的魚排,海參生長較快,體質較差,連續陰雨,對外界水質變化和天氣變化最敏感,最易發病。
4、雨天投喂,雨水掉落海參體表,會增加海參的發病風險。
面對今年霞浦地區持續陰雨,好潤水產的技術人員針對陰雨天魚排養殖海參的技術管理措施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建議:
1、陰天要少喂料,且餌料要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如海帶、馬尾藻等,少喂或不喂小魚,通過海參粘性料或者鰻魚粉充當粘合劑粘合部分營養添加劑(酵母、多維、免疫多糖等),增加海參體質,提高海參的抗應激能力,防吐腸。
2、雨天要停喂,水中溶氧低,海參攝食很少,此時若投喂大量的海帶和小魚,會大大降低籠內局部環境的溶氧含量,特別是使用舊籠或者籠子較臟的,最容易發病。海參攝食的越多,攝食的蛋白越高,對水環境要求越高,也就越容易發病。所以雨天投喂量越大,刺激越大,人為誘導海參發病率越大。
3、水泡(玻璃海鞘)多的籠子要及時刷掉,防止其堵塞網眼,造成缺氧。
4、發現吐腸的海參要及時挑出,藥浴后集中到一個網箱內集中處理治療,詳細方法可咨詢當地好潤水產服務部。
隨著養殖量的急劇增加,大量的餌料投入給這片海域的水質條件帶來許多影響,也給今年的海參養殖帶來許多未知的危險性。后三公消費時代,海參原本的價格紅利已經不復存在,海參行業已經從華麗殿堂走向民俗,未來的海參養殖行業一定是以產量定勝負,以品質求生存的時代,科學養殖勢在必行,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增加產量?如何保證品質?將成為后三公消費時代海參養殖行業從業人員的努力方向。
作者:江蘇好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孫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