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在為養殖戶帶來良好效益的同時,產生的水體污染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被越來越多地擺在議事日程里。
鼓勵使用浮性飼料
水體富營養化,是水產養殖污染的另一主要來源。而富營養化的水體污染,主要來自魚飼料本身質量不高和過量投放,以及魚自身的排泄物。
“針對這一情況,在平時的技術培訓和宣傳中,我們通常建議養殖戶選購質量過關的浮性飼料。”對于其中的緣由,陳科告訴記者,浮性飼料往往漂浮在水面,便于觀察,魚兒吃多吃少、吃剩下了沒有,一看便知。“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做到精準投料、減少浪費。沒有了大量殘剩飼料,水體富營養化就可得到大大緩解。”
在黃云中的魚塘邊,隨著自動投餌設備的啟動,某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生產的魚飼料被投放于池塘中,所投飼料均浮于水面,靜候魚兒爭搶。黃云中使用的,正是陳科推薦的魚飼料,F如今,隨著該區宣傳推廣的深入,采用浮性魚飼料喂養的養殖戶越來越多。
據陳科介紹,為了改善水質,充分利用魚類排泄物,他們特意向全區廣大水產養殖戶推廣應用漁用微生態制劑新技術、新產品,對水質進行調水改水。“它的作用機理,就是通過這些制劑培養出的微生物群,來降解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細菌以及有毒、有害物質,實現水體中氮、磷的再轉化。最后,生產出的浮游生物又可以被魚類再利用。”陳科告訴記者,目前,這種生物治理技術應用范圍最廣、效果也最好。
升級改造舊魚塘
“不使用違禁魚藥,倡導使用浮性飼料和微生態制劑。”對于市中區的上述治理舉措,市農業局水產站站長鄭嶷表示,在全市的水產養殖污染治理中,他們也多有提倡和推廣,并且取得較好的成效。
“當然,對于水產養殖污染的治理,舉措是多方面的。”鄭嶷介紹,除了以上這些,他們還建議養殖戶在連片塘的地方,實行錯期捕魚清塘,清塘時由另外的塘接納水體,清塘完成后再回收消毒,實現循環用水,不外排塘水;在周圍有稻田的地方,利用稻田處理廢水,達標排放。
“養殖密度過大,累積的殘剩餌料、魚兒代謝物等更容易使水體自凈能力下降,水體富養化顯著。”因此,在水產養殖密度方面,鄭嶷建議養殖戶根據水源水質情況、池塘蓄水量、養殖設備裝備水平,以及養殖品種、養殖技術水平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魚種放養密度,做到科學、生態、健康養殖。
針對部分漁塘面積較小、建設標準低、養殖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等情況,鄭嶷表示,養殖戶應該在完善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對舊魚塘進行改造升級,修建水泥魚塘,增添自動投餌設備、增氧設備、水質檢測及魚病診斷等設備,建設高標準、高質量、規;乃a養殖模式,從根本上減少水產養殖污染。
嚴禁養殖戶使用違禁魚藥
市中區是樂山市水產養殖大縣,水產養殖規模比較大,標準化程度比較高。8月26日,記者隨同市中區農業局水產漁政管理股股長陳科一道,來到該區青平鎮保衛村的樂山市鑫農漁業專業合作社,實地了解該地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情況。
鑫農漁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經過9年多的發展,整個合作社水產養殖面積4500畝,社員74戶,涵蓋青平、茅橋、普仁等鄉鎮。
作為市中區第一家成立的漁業專業合作社,鑫農漁業專業合作社在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方面有著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積累。
黃云中是鑫農漁業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監事長。村委會小廣場外面,即是他的占地40余畝的魚塘。“養魚,就需要這樣的水質——肥、活、嫩、爽。”魚塘邊,黃云中一邊用手撥開水面,一邊向記者解釋,顯得頗有心得。對于養魚過程中魚藥殘留、水體富營養化等水產養殖污染防治,黃云中也說得頭頭是道。
對于魚藥殘留污染防治,黃云中表示,合作社明確要求社員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如孔雀石綠、抗生素藥物、痢特靈等魚藥,鼓勵大家使用生態、高效、低殘留的魚藥。
為了加強管理,該合作社要求社員分別建好魚種放養情況、魚飼料投喂情況、魚藥給藥情況以及成魚銷售情況記錄,實現水產品質量可追溯,同時專門指派一名人員進行監督檢查。
除了內部監管之外,在外部,市中區農業局、環保局等部門還會通過日常的監督檢查、執法檢查等,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避免魚藥給藥污染的產生。
“青平和白馬兩個水產養殖大鎮,均屬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每年他們都會派人下來對這里的成魚進行抽查,重點查看孔雀石綠、痢特靈等魚藥殘留情況。”陳科告訴記者。多重監管之下,市中區魚藥給藥污染情況得到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