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淡水養殖魚類主要病害是真菌和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因此,養殖者應根據季節發病規律,結合本地生產實際,積極做好魚病的防治工作,F將春季常見幾種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水霉病
由霉菌感染引起的。此病主要癥狀是傷口長出白色的棉絮狀的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粘連后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使組織壞死,魚體負擔過重,游動失常,食欲減退,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1、魚池內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在捕撈運輸和放養時盡量避免魚體受傷;
3、苗種放養時必須用食鹽或高錳酸鉀浸洗消毒;
4、治療可采用方法一:0.4-0.5克/立方米食鹽與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方法二:全池遍灑2-3克/立方米亞甲基藍,隔2天一次,5天后再用0.2-0.3克/立方米海因類藥物潑灑一次。
二、爛鰓病
病原體為柱狀屈撓桿菌,一般由魚體與病原菌直接接觸而引起。病魚體色發黑,鰓蓋內表面皮膚充血發炎,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圓形透明的小窗。鰓絲腫脹,粘液增多,末端缺損。
防治方法:1、在操作時要輕快小心,避免魚體受傷;
2、苗種放養時要用藥物浸泡消毒;
3、發病后及時采用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或強克101(超碘季胺鹽)0.25克/立方米全池潑灑。
三、赤皮病
病原菌為熒光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當魚體因捕撈、運輸、放養等人工操作或機械損傷、凍傷或被寄生蟲寄生而受傷時被病菌侵入引起發病。病魚表現為體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鰭的基部充血,鰭條充血或糜爛呈掃帚狀。
防治方法基本與爛鰓病一致,主要做好預防,盡量避免魚體受傷。
四、腸炎病
該病的病原體為腸形點狀氣單胞菌,也為條件致病菌。當水質環境惡化、投喂變質飼料或不正常投飼時易引起此病;疾〉聂~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紅斑,肛門紅腫,輕輕擠壓腹部即有黃色粘液從肛門流出。腸道內無食物、有淡黃色粘液,內壁糜爛。
防治方法:1、改善水體環境,保持水質良好;
2、加強飼養管理,堅持“四定”投飼原則;
3、治療時可用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添加2‰-3‰的大蒜素或氟苯尼考及2‰的免疫多糖進行內服,連續投喂5天。
五、暴發性出血病
又稱細菌性敗血癥,是春季危害最大的一種傳染性細菌病。該病主要由嗜水氣單孢菌、溫和氣單孢菌、魯克氏耶爾森氏菌等細菌引起。主要危害對象為草魚、鯽魚、鯉魚及花白鰱等常規品種。該病發病急、傳染快,且死亡率高、損失大。一旦發病即難以控制,且病情反復的情況比較多。發病后魚體表充血,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現象。腸道內無食物,卻有很多粘液。病魚有時伴有眼球突出,鱗片豎起,鰓絲末端腐爛等癥狀。
防治方法:1、徹底清塘:及時清除池塘中多年淤積的底泥,然后畝用75~80公斤生石灰全池潑灑;
2、魚種下池前用1~2食鹽或15~20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藥浴10~15分鐘;
3、定期做好水體消毒。一般可用生石灰、二溴海因、光合細菌、EM菌等環保藥物交替使用。
4、治療方法:(1)連續采用0.25~0.30克/立方米二溴海因全池潑灑2天。
。2)若病情嚴重,間隔二天后再用0.3 克/立方米強克101(超碘季胺鹽)潑灑一次。
。3)在外用藥物的同時內服藥餌,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0.3~0.4克,連續投喂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