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溫開始回升,各種能使魚體致病的細菌、寄生蟲開始大量繁衍,同時,魚類經過越冬期,體質較弱,對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對較差,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引起池魚大量死亡,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較大,并嚴重影響存活個體后期的生長。為此,切實做好春季魚病防治工作,是全年養殖增產的關鍵。筆者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現將春季常見魚病防治方法簡述如下,供養殖者參考。
一、預防措施
1.改善養殖水體環境 ,進行水體消毒預防。
越冬期間,由于池塘較少換水,各類水生生物的代謝廢物蓄積在水中。春季水溫升高后,這些代謝廢物開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會使魚類感染各類疾病的機率增加。因此,在進入春季后,除了要適當換水外,每10天~15天施用一次“中水益水寧”或“漁經好水素” 能有效改善魚類生存的水體環境。另外,早春季節,各種生物致病因子如細菌、寄生蟲孢子、孢囊還處于繁殖發育的初期,此時用藥殺蟲、滅菌效果較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定期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粉Ⅰ型0.6ppm~0.7ppm或用敵百蟲、辛硫磷粉0.12ppm~0.3ppm全池潑灑,預防原生寄生蟲性魚病。用20ppm生石灰或0.02ppm溴氯海因定期全池潑灑1次,可有效預防細菌性疾病。
2.要提早開食,增強魚的體質,重視提高魚體自身抵抗力。
魚類越冬長時間不攝食,體質消耗較大,抵抗力差,極易被病原侵襲。因此,進入春季水溫開始回升后,要提早開食,投喂較好的配合飼料加強營養,并根據吃食魚類的數量、魚體大小和攝食能力,在水溫不斷升高的情況下,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適量投喂。同時可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一部分營養及免疫調節劑,例如維生素C鈉粉、免疫活性促長劑和維生素E等,可使魚類的體質得到較快恢復,從而增強魚的體質,提高魚的自身免疫力和抗御病害侵襲能力,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二、春季魚病的特點及其治療方法
春季魚病流行的特點:一是由于凍傷或分塘、放養等操作,造成魚體損傷,被有害致病菌侵入造成的細菌、真菌性魚病。二是魚類經過越冬期,體質較弱,而此時各種病原生物或其孢子、休眠卵、幼蟲等隨著春季水溫的上升而快速發育、大量繁殖,使水體中病原數量迅速增加,加大了魚體與病原接觸染病的機會,容易引起寄生蟲性疾病。春季常發細菌、真菌性魚病主要有水霉病、豎鱗病、赤皮病、細菌性爛鰓病、癤瘡病;寄生蟲病主要有魚波豆蟲病、口絲蟲病、斜管蟲病、小瓜蟲病、錨頭鳋病和中華鳋病等。
(一)、細菌、真菌性魚病
1. 水霉病。水霉病癥狀:此病由霉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癥狀是傷口長出白色棉絮狀的菌絲,病魚食欲減退,在水中焦躁不安,常出現與其他固體磨擦現象,以后患處肌肉腐爛,游動緩慢,最后衰竭死亡。
第一種治療方法可用3%~5%食鹽水浸洗魚體15分鐘~20分鐘,或用500ppm食鹽與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第二種方法采取全池潑灑2ppm~3ppm亞甲基藍,隔2天1次,5天后再用0.2ppm~0.3ppm海因類藥物潑灑1次。
2. 豎鱗病。該病是水質污濁、魚體受傷后被細菌感染引起鱗囊內積聚液體導致鱗片豎立的一種疾病。魚類在冬春季節極易流行,死亡率極高。主要癥狀是病魚鱗片豎立,體表粗糙,豎起的鱗片向外張開。用手按壓有液體從鱗下噴出,鱗片隨之脫落。
對于這種病,可在發病時用0.3ppm~0.5ppm二氧化氯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天~3天。網箱養魚的用0.7ppm~1ppm二氧化氯浸洗病魚,浸洗20分鐘~30分鐘,每天1次,連用3天。
3. 赤皮病。該病是由魚體受傷被病菌侵入引起。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鱗片脫落,鰭莖充血,鰭條末端腐爛呈掃帚狀,稱為“蛀鰭”。
可用0.04ppm溴氯海因或0.25ppm超碘季胺類藥物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天~3天。
4. 細菌性爛鰓病。病原體為柱狀屈撓桿菌,一般由魚體與病原菌直接接觸而引起。病魚體色發黑,尤以頭部最甚;鰓絲腫脹,粘液增多,末端缺損;鰓蓋內表面皮膚充血發炎,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圓形或不規則形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
可用0.8ppm硫酸銅與1ppm漂白粉混和溶液浸洗病魚15分鐘~20分鐘;或用0.15ppm苯扎溴銨溶液全池潑灑,隔天1次,連用2次~3次。
(二)、寄生蟲病
1. 魚波豆蟲病。因該蟲寄生魚體表,病魚寄生處充血、發炎、糜爛,皮膚及鰓上粘液增多,鰓組織細胞壞死,病魚呼吸困難。鏡檢有大量波豆蟲寄生。
治療方法是魚種放養前可用0.7ppm的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銅硫酸亞鐵(5∶2)合劑浸洗魚體20分鐘~30分鐘。
2. 斜管蟲病。病原體為鯉斜管蟲,寄生在淡水魚的鰓及皮膚上,該病無特殊癥狀,在水質差、面積小的池塘較易發生,是北方地區越冬后期嚴重疫病之一。
可采用0.3ppm~0.4ppm 硫酸銅及高錳酸鉀合劑(5∶2)或單用0.7ppm 硫酸銅溶液進行全池潑灑。
3. 小瓜蟲病。病原體為小瓜蟲。病魚皮膚、鰭條或鰭瓣上肉眼可見布滿了小點狀白泡,鱗片脫落,鰭條裂開、腐爛,游動遲鈍,漂浮于水面,有時也集群繞池急游,魚體和其他物體不斷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有兩種治療方法:每畝水深1米用辣椒粉50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藥水,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潑2天;或用2ppm的亞甲基蘭全池潑灑,每隔2天潑1次,連潑3次。
4. 錨頭鳋、中華鳋病。因中華鳋寄生而致病,可用0.5ppm硫酸銅加0.2ppm硫酸亞鐵全池潑灑。
可用0.7ppm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每隔2天潑1次,連潑3次。或每畝用松樹枝葉15千克~20千克,扎成5捆~6捆,插掛在食場周圍或搗碎、浸汁全池潑灑。
5. 魚虱病。在低溫季節魚虱病極易流行,致使魚體瘦弱,影響生長,并可引起細菌性疾病并發。
對于此類病可用0.3ppm~0.5ppm晶體敵百蟲溶液全塘潑灑,即可防治。
一、預防措施
1.改善養殖水體環境 ,進行水體消毒預防。
越冬期間,由于池塘較少換水,各類水生生物的代謝廢物蓄積在水中。春季水溫升高后,這些代謝廢物開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會使魚類感染各類疾病的機率增加。因此,在進入春季后,除了要適當換水外,每10天~15天施用一次“中水益水寧”或“漁經好水素” 能有效改善魚類生存的水體環境。另外,早春季節,各種生物致病因子如細菌、寄生蟲孢子、孢囊還處于繁殖發育的初期,此時用藥殺蟲、滅菌效果較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定期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粉Ⅰ型0.6ppm~0.7ppm或用敵百蟲、辛硫磷粉0.12ppm~0.3ppm全池潑灑,預防原生寄生蟲性魚病。用20ppm生石灰或0.02ppm溴氯海因定期全池潑灑1次,可有效預防細菌性疾病。
2.要提早開食,增強魚的體質,重視提高魚體自身抵抗力。
魚類越冬長時間不攝食,體質消耗較大,抵抗力差,極易被病原侵襲。因此,進入春季水溫開始回升后,要提早開食,投喂較好的配合飼料加強營養,并根據吃食魚類的數量、魚體大小和攝食能力,在水溫不斷升高的情況下,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適量投喂。同時可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一部分營養及免疫調節劑,例如維生素C鈉粉、免疫活性促長劑和維生素E等,可使魚類的體質得到較快恢復,從而增強魚的體質,提高魚的自身免疫力和抗御病害侵襲能力,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二、春季魚病的特點及其治療方法
春季魚病流行的特點:一是由于凍傷或分塘、放養等操作,造成魚體損傷,被有害致病菌侵入造成的細菌、真菌性魚病。二是魚類經過越冬期,體質較弱,而此時各種病原生物或其孢子、休眠卵、幼蟲等隨著春季水溫的上升而快速發育、大量繁殖,使水體中病原數量迅速增加,加大了魚體與病原接觸染病的機會,容易引起寄生蟲性疾病。春季常發細菌、真菌性魚病主要有水霉病、豎鱗病、赤皮病、細菌性爛鰓病、癤瘡病;寄生蟲病主要有魚波豆蟲病、口絲蟲病、斜管蟲病、小瓜蟲病、錨頭鳋病和中華鳋病等。
(一)、細菌、真菌性魚病
1. 水霉病。水霉病癥狀:此病由霉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癥狀是傷口長出白色棉絮狀的菌絲,病魚食欲減退,在水中焦躁不安,常出現與其他固體磨擦現象,以后患處肌肉腐爛,游動緩慢,最后衰竭死亡。
第一種治療方法可用3%~5%食鹽水浸洗魚體15分鐘~20分鐘,或用500ppm食鹽與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第二種方法采取全池潑灑2ppm~3ppm亞甲基藍,隔2天1次,5天后再用0.2ppm~0.3ppm海因類藥物潑灑1次。
2. 豎鱗病。該病是水質污濁、魚體受傷后被細菌感染引起鱗囊內積聚液體導致鱗片豎立的一種疾病。魚類在冬春季節極易流行,死亡率極高。主要癥狀是病魚鱗片豎立,體表粗糙,豎起的鱗片向外張開。用手按壓有液體從鱗下噴出,鱗片隨之脫落。
對于這種病,可在發病時用0.3ppm~0.5ppm二氧化氯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天~3天。網箱養魚的用0.7ppm~1ppm二氧化氯浸洗病魚,浸洗20分鐘~30分鐘,每天1次,連用3天。
3. 赤皮病。該病是由魚體受傷被病菌侵入引起。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鱗片脫落,鰭莖充血,鰭條末端腐爛呈掃帚狀,稱為“蛀鰭”。
可用0.04ppm溴氯海因或0.25ppm超碘季胺類藥物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天~3天。
4. 細菌性爛鰓病。病原體為柱狀屈撓桿菌,一般由魚體與病原菌直接接觸而引起。病魚體色發黑,尤以頭部最甚;鰓絲腫脹,粘液增多,末端缺損;鰓蓋內表面皮膚充血發炎,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圓形或不規則形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
可用0.8ppm硫酸銅與1ppm漂白粉混和溶液浸洗病魚15分鐘~20分鐘;或用0.15ppm苯扎溴銨溶液全池潑灑,隔天1次,連用2次~3次。
(二)、寄生蟲病
1. 魚波豆蟲病。因該蟲寄生魚體表,病魚寄生處充血、發炎、糜爛,皮膚及鰓上粘液增多,鰓組織細胞壞死,病魚呼吸困難。鏡檢有大量波豆蟲寄生。
治療方法是魚種放養前可用0.7ppm的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銅硫酸亞鐵(5∶2)合劑浸洗魚體20分鐘~30分鐘。
2. 斜管蟲病。病原體為鯉斜管蟲,寄生在淡水魚的鰓及皮膚上,該病無特殊癥狀,在水質差、面積小的池塘較易發生,是北方地區越冬后期嚴重疫病之一。
可采用0.3ppm~0.4ppm 硫酸銅及高錳酸鉀合劑(5∶2)或單用0.7ppm 硫酸銅溶液進行全池潑灑。
3. 小瓜蟲病。病原體為小瓜蟲。病魚皮膚、鰭條或鰭瓣上肉眼可見布滿了小點狀白泡,鱗片脫落,鰭條裂開、腐爛,游動遲鈍,漂浮于水面,有時也集群繞池急游,魚體和其他物體不斷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有兩種治療方法:每畝水深1米用辣椒粉50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藥水,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潑2天;或用2ppm的亞甲基蘭全池潑灑,每隔2天潑1次,連潑3次。
4. 錨頭鳋、中華鳋病。因中華鳋寄生而致病,可用0.5ppm硫酸銅加0.2ppm硫酸亞鐵全池潑灑。
可用0.7ppm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每隔2天潑1次,連潑3次。或每畝用松樹枝葉15千克~20千克,扎成5捆~6捆,插掛在食場周圍或搗碎、浸汁全池潑灑。
5. 魚虱病。在低溫季節魚虱病極易流行,致使魚體瘦弱,影響生長,并可引起細菌性疾病并發。
對于此類病可用0.3ppm~0.5ppm晶體敵百蟲溶液全塘潑灑,即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