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水體環境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水好魚苗壯。”過去培育過魚種的池塘,由于經過長期的養殖,淤泥堆積,水質逐漸老化、惡化,溶氧量降低,餌料生物減少,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增多,對魚種生長發育不利。因此,要千方百計改良魚種生長的水體環境。一是經常換注新水,排放老水,每次加水30厘米左右深,排放20~30厘米老水,保持水體相對穩定。二是適當培肥水質,一般每7天每畝潑灑發酵的糞水200公斤,加注新水1次,使水體富有營養,浮游生物穩定,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三是定期進行水體消毒,每15天按每立方米水體用15克生石灰或1克漂白粉化水后全池潑灑。
調整魚種規格 不同規格魚要分池養殖,不同品種要搭配合理。以培育鰱、鳙魚種為主的,要搭配20%~30%的草魚種,鰱、鳙魚種比保持在3∶1至4∶1。如果主養底層魚種如羅非魚、鯉、鯪、鯽、白鯧等,則要求80%是底層魚種,20%是鰱、鳙魚種。放養濾食性鰱、鳙魚種,可合理調節水質,減少病害,防止水質富營養化。放養密度還應根據池塘環境(水源灌排易否)、面積大小、水深、魚種規格及餌料供應等具體條件而定。做法:水深在1.5米以上的池塘,每畝可放養魚種5000尾左右,如果是羅非魚、鯉、鯽魚種,每畝可放養6000尾。
加強水質調控 夏季天氣多變,水溫高,為防止池塘水溫過高,應加深水位。要定期加注新水,排放老水,一般7天換水1次,保持水質清新。總之,要根據池水的情況靈活掌握,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注意合理投喂 夏季要注意給草魚、團頭魴等補充新鮮飼料,如蕪萍、浮萍、青草、青菜葉等;給青魚多添喂軋碎的螺、蜆肉等;對鰱、鳙魚還要適量投喂粉碎的麥麩、玉米糠、黃豆粉等,并加喂適量青綠飼料。投喂應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日投喂量以占池塘魚種總重的3%為宜。四大家魚種和鯪、白鯧、羅非魚、胡子鯰等在上午9~10時、下午3~4時投喂,未達一定規格的魚切忌過早停食,以免影響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