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鱗病也叫鱗立病,是魚類在冬春季節極易流行的一種疾病。該病主要危害鯉、鯽與金魚、羅非魚、草魚、白鰱等魚類。魚體受傷及水質污濁是引起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本病死亡率極高,一般在50%以上,嚴重者可達100%。因此,對魚類豎鱗病必須及時進行診斷,認真加以防治。
一、癥狀。
病魚離群獨游,活動緩慢,反應遲鈍,浮于水面。魚體發黑,體表粗糙,鱗片豎立,鱗下有滲出液,用手按壓滲出液會從鱗下噴出;鱗片脫落,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內有積水。病魚貧血,鰓、肝、脾、腎色變淡,鰓部表皮充血。
二、診斷。
依據典型癥狀,如鱗片豎立,鱗下有滲出液,手壓鱗片滲出液可噴射等作出診斷。如用顯微鏡檢查滲出液,若有大量革蘭氏陰性菌即可作出診斷。
三、防治。
(1)預防。越冬期間與越冬前后給池塘換水,保持水質良好,拉網、倒池或倒箱并箱后,應及時用藥物給魚體消毒。
(2)治療。外治:①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每立方米用藥0.5-1克,兌水均勻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3天。②網箱養的魚用二氧化氯浸洗病魚,用每立方米7克藥的濃度浸洗20-30分鐘,每天1次,連用3天。若病情特重的,可用pv碘浸洗,方法同二氧化氯。內治:①內服魚用菌病消,每公斤飼料加入菌病消8-10克,做成顆粒投喂,連喂5-7天。用成品料者,可用水產專用粘合劑把藥粘于高品料上投喂。②也可內服復方新諾明,按每天每公斤魚體重150-250毫克混入飼料中投喂,連喂5-7天。
一、癥狀。
病魚離群獨游,活動緩慢,反應遲鈍,浮于水面。魚體發黑,體表粗糙,鱗片豎立,鱗下有滲出液,用手按壓滲出液會從鱗下噴出;鱗片脫落,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內有積水。病魚貧血,鰓、肝、脾、腎色變淡,鰓部表皮充血。
二、診斷。
依據典型癥狀,如鱗片豎立,鱗下有滲出液,手壓鱗片滲出液可噴射等作出診斷。如用顯微鏡檢查滲出液,若有大量革蘭氏陰性菌即可作出診斷。
三、防治。
(1)預防。越冬期間與越冬前后給池塘換水,保持水質良好,拉網、倒池或倒箱并箱后,應及時用藥物給魚體消毒。
(2)治療。外治:①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每立方米用藥0.5-1克,兌水均勻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3天。②網箱養的魚用二氧化氯浸洗病魚,用每立方米7克藥的濃度浸洗20-30分鐘,每天1次,連用3天。若病情特重的,可用pv碘浸洗,方法同二氧化氯。內治:①內服魚用菌病消,每公斤飼料加入菌病消8-10克,做成顆粒投喂,連喂5-7天。用成品料者,可用水產專用粘合劑把藥粘于高品料上投喂。②也可內服復方新諾明,按每天每公斤魚體重150-250毫克混入飼料中投喂,連喂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