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蟹養殖池中套養其他名貴魚類以增加養殖的經濟效益,現在已經成為養殖戶增加養殖效益所采取的一個常規方法。江蘇省一些地區近幾年主要推廣的是在河蟹養殖池中套養鱖魚,這一品種的套養確實為養殖戶帶來了可喜的收益,但也有部分養殖戶盲目實施套養,導致失敗。在河蟹養殖池套養鱖魚要想獲得成功,還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池塘條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系統分開,一般情況下,只要適合河蟹養殖的池塘都可以套養鱖魚,但是池塘在放養前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清塘消毒,以殺滅池中的病原體,另外要在池內四周種植苦草或輪葉黑藻、伊樂藻等水生植物,其覆蓋面積一般為池塘水面的30%~50%左右,這一方面有利于為河蟹提供脫殼隱蔽的場所和滋生河蟹愛吃的水生底棲生物,同時也有利于鱖魚藏身其中捕食野雜魚蝦。
鱖魚的套養規格及密度
鱖魚主要以捕食池塘中的野雜魚蝦為食,其餌料系數為6左右,因此鱖魚的放養數量要結合池塘中往年的野雜魚蝦數量而定,一般情況下在每年的6月上旬放養5厘米~7厘米的鱖魚種10尾/畝~15尾/畝,若規格太小,其捕食野雜魚蝦的能力弱,則成活率低。如果往年池塘中的野雜魚蝦數量很少,可以在池塘中放養部分2冬齡的鯽魚,讓其自然繁殖為鱖魚提供適口的餌料魚,一般每畝池塘放養5組~6組鯽魚,雌雄比為2∶1。
日常管理
河蟹養殖池中套養鱖魚,在管理上仍以河蟹為主,鱖魚則以池中的野雜魚蝦為食,起到池塘清野的作用,只要套養密度控制合理,則在養殖過程中無需另外單獨投喂餌料。但鱖魚對溶氧要求較高,而許多養殖戶的塘口由于放養密度過大、池底淤泥偏多、水質惡化等情況,經常造成溶氧不足而導致鱖魚缺氧死亡。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需經常沖注新水,保持水中溶氧豐富,一般每7天~10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15厘米,另外還要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劑以改良水質,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在池中安裝微孔增氧等設備以改善池塘溶氧狀況。
病害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因鱖魚屬特種水產,河蟹為甲殼類動物,它們對藥物的敏感性較一般的魚類要高,因此,在用藥時要小心謹慎的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要計算準確。夏季高溫季節,最好每隔15天~20天左右使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劑進行改良水環境以降低鱖魚和河蟹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