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蟹的選擇與交配
1.1親蟹的選擇以長江水系親蟹為佳,“遼蟹”次之,“歐蟹”不宜選用。來源有三:一是從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中捕獲的性成熟親蟹,二是池塘人工養殖的性成熱親蟹,三是從沿海或河口區捕撈的抱卵蟹。當前,多選擇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中生長的性成熟“綠蟹”培育抱卵蟹。親蟹選擇要求:體質健壯,個體大,肥滿度高,活力強,附肢齊全,無傷病。雌雄蟹比例為3:1—4:1.5。親蟹收集的時間:“長江蟹”一般在11月中、下旬,“遼蟹”在10月中、下旬。親蟹收集后集中消毒,消毒藥物以無殘留、無傷害的藥物為佳。親蟹暫養池應先期用漂白粉、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待水質穩定,溶解氧DO>5mg/L、pH為7.5—8.5時,才可放養親蟹,放養密度為20—25只/平方米。
1.2交配親蟹在暫養池精心喂養一段時間,當水溫在10℃左右時,逐漸向池中注加海水,使池水鹽度緩慢升到12‰一20‰,不久成熟親蟹便追尾、抱對、交配。河蟹交配的環境對卵的質和量影響較大。實踐證明,選擇土池進行交配較水泥池好。土池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少,并鋪以10—15厘米細沙,池塘面積以1000平方米為宜,水深1.5m。交配時間一般分為冬前和冬后兩個階段,無論冬前還是冬后,都應保持水溫10℃以上。交配時間應控制在1周左右,避免2次交配,以免造成流產、死卵或胚胎發育不良等。交配完畢應將雄蟹全部挑出。
1.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的飼養管理直接影響其成活率和受精卵的胚胎發育。抱卵蟹的培育分室外和室內兩步進行,室外土池培育關鍵要進行防逃,經常換水,根據天氣變化調節水位,清除池中殘餌、死蟹和雜物。培育期每天投喂適當餌料,餌料應多樣化,動植物性餌料均投,如小雜魚、蛤肉和青菜。育苗前1個月將抱卵蟹移入室內水泥池培育,以便人工控制孵化時間。親蟹進入室內時用孔雀石綠或高錳酸鉀消毒,同時工具也要徹底消毒。室內池放養密度在20—30只/平方米。室內培養關鍵在于合理升溫,加強餌料質量和水質管理。升溫應采取螺旋式升溫方式,保證積溫,防止溫度突變。水溫15℃以前日升溫小于1℃,15℃以后日升溫小于0.5℃。餌料應選抄蠶、蛤肉和魚粉等優質餌料。池水深度控制在30—50cm,日換水1/3—1/2,水質清新,溶氧豐富。經過20多天的培育,待水溫達到19℃左右,胚胎心跳達150—200次/分鐘,即可排幼育苗。
2幼體培育
2.1布苗布苗前2—3天,先將布苗池洗刷干凈,徹底消毒,注加過濾海水50—60cm(鹽度與暫養池同)充分暴氣。若采用肥水育苗,需同期接種藻液,施肥培養藻類;若采用清水培育,需用漂白粉殺死藻類和其它原生動物。將胚胎發育正常、心跳120次份鐘以上的抱卵蟹裝入蟹籠,用10x10的負6次方孔雀石綠消毒40分鐘,洗凈,放布苗池中布苗。布苗密度控制在20萬/立方米左右。
2.2育苗抱卵蟹排出的溞狀幼體分5期(Z1一Z5),Z5蛻皮后變成大眼幼體M,M蛻皮變成幼蟹。個體發育在不同時期對環境的要求不同,育苗成敗的關鍵取決于育苗池的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溫度,溫度直接影響幼體的蛻皮、變態。Z1一Z5的適宜溫度為19—25℃,水溫要求相對穩定,日升溫在0.5℃左右。若幼體活力強、餌料豐富、水質好,可采取溫度高限培育,但日溫差變化應小于1℃! ∪苎 育苗池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響幼體的生長發育,處于變態期的幼體,耗氧量高于同期幼體,大個體比小個體耐低氧能力強,當DO<2mg/dm3,則引起幼體死亡,DO在2—5mg/dm3,幼體生長緩慢,發育不齊。因此,在幼體培育過程中要連續充氣,以保證DO>5mg/dm3。
鹽度河蟹溞狀幼體適鹽性廣,在8‰一33‰鹽度范圍內均可正常發育,由于幼體對氧的消耗率隨鹽度的增高而增高,而水中溶氧隨鹽度的增高而降低,同時,鹽度與其它因素相互作用而影響幼體的呼吸和代謝,因此,幼體培育的鹽度以25%左右為宜。
餌料餌料搭配合理,可使幼體攝食的營養成分全面、幼體健壯、生長快、各期變態順利。河蟹幼體的開口餌料是單細胞藻類,肥水育苗在布苗前2—3天接種藻液,如小球藻、硅藻、扁藻等,同時施加氮、磷肥,以培養藻類,使其達到一定密度,眼觀水色呈鮮綠色。清水育苗可用酵母、藻粉、蛋黃代替,但幼體發育不如天然開口餌料好。Z1變Z2是育苗成敗的關鍵,因此,要保證Z1開口餌料適口、足量、營養豐富,使Z1順利變為Z2。Z2、Z3主要以輪蟲、鹵蟲無節幼體和部分單胞溞類為主要餌料,投喂量根據檢查池中殘餌量而定。Z4、Z5以鹵蟲無節幼體、大鹵蟲和橈足類為主要餌料,附以蛋羹、魚糜。M期以大鹵蟲、橈足類、蛋羹、魚糜為主要餌料。Z5變M是育苗成敗的又一關鍵,應保證餌料充足、水質清新、溶氧豐富,避免自殘和窒息死亡。
水質管理育苗用水應無毒、無害、溶氧豐富、水質清新。水中重金屬離子、氧、氮化物、硫化物等對幼體的生長發育有毒害作用,應采取措施進行清理。重金屬離子超標,可用2—8x10的負6次方EDTA處理,氨、氮化物、硫化物等含量過高,可通過充氣增氧、調節pH、換水、倒池、吸污等措施處理。
3病害防治
育苗過程中,病害的發生是影響成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病害防治尤為重要。溫度、鹽度的變化,餌料投喂和有毒代謝物積累是引起細菌病和原生動物病發生的基礎。因此,必須保持水質清新、無污染,水質要經過多次過濾處理,定期用土霉素、呋喃西林、氯霉素等藥物處理,以防病菌感染。餌料投喂要適口、適量、高營養,保證幼體健康活躍,提高抗病力。對投喂的天然餌料要嚴格消毒,防止病菌帶入水中。
常見病的防治:①寄生蟲。褐饕蔷劭s蟲、累枝蟲、鐘形蟲等纖毛蟲寄生引起,可用50—60x10的負6次方甲醛液全池潑灑,6小時后換水,或用1X10-6(10的負6次方)孔雀石綠全池潑灑,10—12小時后換水,用30x10的負6次方新潔爾滅藥浴1小時效果也較理想。②細菌。褐饕山z狀百絲菌附著頭部和附肢表面,影響幼體攝食和活動。早期發病用孔雀石綠6x10的負6次方全池潑灑,或用0.8—1X10的負6次方高錳酸鉀全池潑灑,或2x10的負6次方氯霉素全池潑灑,在用藥的同時,輔以優質餌料,增強體質,促使蛻皮。③絲狀藻類引起的疾。哼@些藻類附著在幼體上,影響其攝食和活動,可通過換水和控制光照抑制藻類發生。④其它病害:如水蜈蚣、劍水蚤、搖蚊幼蟲等敵害,通過育苗前嚴格清池消毒、進水過濾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