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的病害防治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養殖水體較淺,用藥量一定要計算準確;二是用藥后的池邊不能離人,發現泥鰍出現異常現象要及時加新水等救急措施;三是禁用違禁藥品。本文將介紹泥鰍常見疾病及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一、氣泡病
1、主要癥狀:泥鰍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氣泡,此病在鰍苗階段最易發生。
2、防治方法:(1)加水前進行曝氣,充分降解水中有機物;(2)加強日常管理,合理投飼,防止水質惡化;(3)發病時,立即加入新鮮的水,并用食鹽溶液全池潑灑,用量為4kg/畝~6kg/畝;(4)發病后適當提高水體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白尾病
1、主要癥狀:初期鰍苗尾柄部位灰白,隨后擴展至背鰭基部后面的全部體表,并由灰白色轉為白色,鰍苗頭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掙扎,嚴重者尾鰭部分或全部爛掉,隨即死亡。
2、防治方法:(1)將八黃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連汁帶渣全池潑灑,使水體濃度為3ppm;(2)將1千克干烏桕葉(合4千克鮮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時,再煮10分鐘后帶渣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為4ppm;(3)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為1ppm.待4小時后,再潑灑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開水浸泡)使池水濃度為3ppm,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三、赤皮病
1、主要癥狀,體表充血發炎,可蔓延于全身,整個鰭或鰭基部充血,鰭端腐爛,常有缺失,鰭條間軟組織多有腫脹,甚至脫落呈梳齒狀,常繼發感染水霉病。病鰍時常平游,浮于水面,動作呆滯、緩慢,反應遲鈍。死亡率高達80%.
2、防治方法:鮮蟾酥10克,于涼水中攪拌均勻,全池潑灑,濃度為0.5ppm,每3天1次。
四、水霉病
1、主要癥狀:此病大多因鰍體受傷,霉菌孢子在傷口繁殖,并侵入機體組織,肉眼可以看到發病處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狀物。病鰍行為遲緩,食欲減退,瘦弱致死。
2、防治方法:盡量避免魚體受傷。(1)苗種下塘前用0.3ppm的滅毒凈或3%的食鹽溶液浸洗消毒;(2)用0.04%的小蘇打和食鹽(1∶1)配成的混合液全池潑灑。
五、爛鰭病
1、主要癥狀:背鰭附近表皮脫落,呈灰白色,嚴重時鰭條脫落,肌肉外露,停止攝食導致死亡。此病易在夏季流行。
2、防治方法:用0.2ppm的二溴海因全池潑灑,連續3天~4天。
六、打印病
1、主要癥狀:病灶浮腫、紅色,呈橢圓形、圓形,患處主要在尾柄兩側,似打過印章,主要流行于7月~9月。
2、防治方法:(1)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潑灑;(2)用0.3ppm的溴氯海因全池潑灑。
七、車輪蟲病
1、主要癥狀,車輪蟲一般寄生于泥鰍的鰓和體表。泥鰍患病后攝食量減少,離群獨游。嚴重時蟲體密布,如不及時治療,輕則影響生長,重則引起死亡。流行的季節為5月~8月。
2、防治方法:(1)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2)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兩者的比例為5∶2)合劑全池潑灑,濃度0.7ppm.
八、三代蟲病
1、主要癥狀:寄生在泥鰍體表和鰓,主要流行于5月~6月,對幼苗危害較大。
2、防治方法:采用浸泡法,小池子可全池浸泡,大池需將泥鰍集中于一角,采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濃度為20ppm,浸洗時間15分鐘~25分鐘。
九、側殖吸蟲病
俗稱的"閉口病"即是側殖蟲病,被感染泥鰍生長停滯,解剖后可見大量吸蟲積于前腸部位,腸內無食。
防治方法:清塘,徹底消毒;消滅螺類及其它野雜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