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性:娃娃魚多生活在山間溪河的陰涼水域中,棲居石孔石隙,活動吃食常在夜間,白天一般隱匿在巖石孔洞內,食餌主要為水生昆蟲、魚蝦、螃蟹、青蛙等(其他動物肉類也吃)。娃娃魚幼小時,其頭前頸部兩側長有3對須枝狀的外腮,是它早期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約3年左右,幼體外腮自行消失,其呼吸器官由肺取代。這類動物隨著地理條件的變化和影響,目前僅保存下來隱鰓鯢科三個種。除美國和日本東部有分布外,主要產地有我國,全國十七個省區皆有,尤以長江、黃河、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地溪河中為多。較長時間來,由于對天然資源的保護措施不力,加上人工捕捉量大,致使娃娃魚這一我國特有的水產資源嚴重衰退,有些產地近些年幾乎瀕臨絕跡。
人工飼養:從野外引進一批具有繁殖能力的娃娃魚放人人工生態模擬池飼養。這種飼養池是根據娃娃魚畏光喜暗、棲藏孔洞的特點。人工飼養池均建在光線較暗的拱室內,每口池4—5平方米,池深l米,放2.5—5公斤的魚4—5尾。飼養池的水源為天然溪水,水溫變幅全年保持在10—22℃范圍。人工飼養娃娃魚的日常管理重點是做好授食管水,投喂螃蟹、蛀類、魚蝦及動物肉等。只要娃娃魚吃食活動正常,生長發育就能收到良好效果。除投足適口餌料外,池水的管理也很重要。如果池水過滿,娃娃魚會自行逃循;水質不好,環境惡化,則會引起損傷死亡。因此,人工飼養應經常注意水質、水溫情況,更新池內水體,使娃娃魚有一個良好的水域環境,這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人工繁殖:對性成熟雌雄親體,采用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黃體生成素)催情、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獲得人工繁殖的娃娃魚苗。娃娃魚卵呈念珠帶狀。顆粒大(卵球直徑為1.7一1.8厘米),胚胎發育變化緩慢,受精卵從開始到出苗需35—40天,這樣孵化管理帶來了不少困難,受精卵的孵化是用靜水孵化法,孵化用水的水質要清新,水溫要較穩定,以18—20°C為宜,24小時內交換孵化水體4一5次。水體更換的次數可根據水質、水溫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水溫變幅不大,受精卵經30多天孵化期即可出苗。孵出的幼苗待開口吃食后,即可入池培育。幼苗培育池不宜大,以 l一2平方米為宜,池深60—80厘米,每口池放魚苗10尾左右、飼養管理方法與成體差不多,只是投喂的食料在份量和數量上要適合幼體胃口。每次投量不宜多,投喂料要便于幼體攝取吞食。娃娃魚苗的培育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管理要精細,不得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