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對蝦育苗過程中,危害較大的病害是仔蝦的"紅線病",即使剛得病癥狀也十分明顯,蝦苗很難賣出,并影響整個育苗場的蝦苗銷售。筆者在近幾年的育苗過程中,針對"紅線病"發生發展的規律,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有效地防范了"紅線病"的發生,并且在2006年的日本對蝦育苗過程中首次治愈了患"紅線病"的仔蝦,結束了"紅線病"不可治愈的歷史。
一、"紅線病"的癥狀
剛發生"紅線病"的育苗池,患病仔蝦早期就出現紅線癥狀,首先病蝦腹部神經變紅,形成一條縱貫腹部的紅線,產生明顯的"紅線病"癥狀,病蝦表現為攝食量減少,活力減弱,變態時間延長。隨著時間的延長,蝦體瘦弱,"紅線病"病蝦越來越多,體色由晶瑩透明變為紅色,病蝦基本不發生大量的死亡,大都被正常蝦吃掉,吃掉病蝦的正常蝦也被感染成"紅線病"。此病在仔蝦培育階段出現,不受仔蝦規格的影響。
二、"紅線病"發生的條件
"紅線病"的病原現在還沒有研究清楚,主要發生在仔蝦階段,屬非暴發性傳染性疾病,有人認為是細菌病(弧菌等),有人認為是病毒病,還有人認為是真菌病和蝦苗由于環境的劇烈變化所產生的應激反應,但使用抗細菌、病毒和真菌的藥物進行治療基本沒有療效,應激反應不應該具有傳染性,所以筆者認為是由于以下幾點的綜合影響所產生的結果。
1.池內環境惡化。仔蝦時密度大于15萬尾/立方米,每天必須保持1~1.5倍的換水量,否則因仔蝦的攝食量大、代謝廢物多,池內的環境容易惡化,從而容易發生"紅線病",如果趕上陰雨天或池水處理不及時,換水所用海水質量差和換水量不足,則更容易發生"紅線病"病害。
2.仔蝦的營養不足,蝦體虛弱。日本對蝦的仔蝦非常貪食,育苗場為節約投入往往投喂不足、餌料質量差或不適口,造成仔蝦營養不足、虛弱,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起"紅線病"的發生。
3.育苗池內環境變化劇烈,大規格仔蝦難以適應,從而產生劇烈的應激反應所致。主要發生在降鹽和降溫的時候,降鹽和降溫的幅度過大,造成仔蝦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停食、虛弱,從而引發"紅線病"。
4.傳染發病。與發生"紅線病"的池子共同使用觀察、換水、溫度計、鹽度計等工具,從而造成"紅線病"的傳染。如在出售蝦苗時買蝦苗者往往拿著撈海和觀察工具一個池子一個池子地看蝦苗質量,這很容易造成"紅線病"在育苗場不同池子間的傳染。
5.沒有按時用抗細菌、病毒及真菌藥物進行預防。
三、"紅線病"的預防措施
"紅線病"關鍵在預防。針對以上發病的原因,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預防:
1.保持育苗池內水質優良。育苗用水進行徹底消毒后使用,加大換水量。
2.加強營養使仔蝦強壯。由于日本對蝦貪食、生長快,應采用"勤喂多喂、混合投喂"的培育方法,這時應以鹵蟲成蟲為主,每天再加喂2~3次高能量的配合餌料,以蝦片為主,尤其是黑蝦片,仔蝦強壯并且顯得干凈漂亮,易于銷售。
3.防止育苗池內環境變化劇烈,大規格仔蝦難以適應,從而產生劇烈的應激反應。在升降鹽和降溫的時候,升降鹽和降溫的幅度不能過大,以免造成仔蝦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如停食、虛弱,從而引發"紅線病"。降鹽的幅度控制:當池中海水比重大于5時,每天降幅不超過4;在5以下時,每天降幅不超過2。升降溫的幅度:每天升降溫的幅度不超過1℃,快速降溫時不超過1.5℃。在整個過程中,降溫和降鹽分開進行,盡量不同時進行。
4.育苗過程中,育苗工具要每天消毒一次,育苗池工具專用,不允許混用。每個即將賣苗的育苗池單獨準備一個看苗的白盆,以供買苗者使用。
5.及時進行藥物預防。在育苗過程中,任何操作對仔蝦都有損傷,應及時進行預防,藥物有日本產上野黃藥、聚維酮碘、含氯消毒劑等,使用濃度為(0.5~1)×10E-6;也可使用氟樂靈(0.5~1)×10E-6,單獨使用此類藥物預防效果差,應與抗真菌類藥物交替使用,主要是高錳酸鉀0.5×10E-6。通過這種預防措施,可以基本上防止"紅線病"的發生。
四、"紅線病"的治療措施
育苗池一旦發生"紅線病"應馬上治療,但因病原不明,用藥往往具有盲目性。筆者從"紅線病"的特性認為,此病是由于病原、環境、營養、仔蝦本身體質等綜合作用而發生的,因此主要使用藥物進行綜合治療。
1.池中水體用藥殺滅細菌、病毒和真菌。主要使用上野黃藥、聚維酮碘、含氯消毒劑等,使用濃度為1×10E-6,和高錳酸鉀0.5×10E-6混合使用,每8小時一次,連用三次,可以有效地治療此病。
2.及時投喂藥餌,恢復仔蝦攝食。恢復攝食最為重要,投喂仔蝦喜食的用消化整腸劑浸泡的高質量黑蝦片,浸泡時間不少于30分鐘。
3.改善育苗池內環境。用水質優良的等溫等鹽水給患病池換水。給仔蝦池子創造適宜的環境,有利于仔蝦的恢復。
采用這三種治療措施,筆者治愈了患"紅線病"的仔蝦,患病仔蝦可正常蛻掉紅殼,腹部紅線消失,體色變為正常的晶瑩透亮,胃和腸道飽滿,活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