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是黃渤海近岸冷水品種,屬于底棲性魚類,常年定居在某一海域,沒有遠距離洄游的習性。牙鲆屬肉食性魚類,在自然海區生長主要以鳀魚、天竺鯛、小型蝦虎魚、槍烏賊和鷹爪蝦等為食。平時在海底墊伏,捕食時動作敏捷。牙鲆的適溫范圍為2-27℃,最適生長溫度為12-23℃,適鹽范圍在12-31‰,終年主要分布在底層水溫4-12℃的范圍內。 牙鲆人工養殖英、日、韓等國已經研究多年,并獲得成功的養殖經驗。我國的牙鲆養殖主要是工廠化養殖。目前山東省、河北省和遼寧省都有較大規模的工廠化養殖場,與工廠化養殖相比池塘養殖具有投資少,操作簡單等特點。
一、池塘條件 牙鲆養殖池構造與對蝦養殖池相以,也可以利用原有的對蝦養殖池。池塘形狀以長方形為佳,兩端設進水閘、排水閘,進排水方便,底質以泥沙質或沙泥質為好,要求淤泥較少水源水質良好,無污染,池底要平坦。面積以5-20畝左右,水深1.5-2米。
1、 清池消毒:如果是舊蝦池,應清淤、曝曬,使淤泥的黑泥充分氧化分解。用50-60千克/畝的生石灰,對池底消毒。
2、 進水:四月份中共中央旬進水,施有機肥肥水,使池中的基礎餌料充分繁殖起來。水質指標,水溫15℃以上,鹽度15-32%,PH值在7.8-8.6之間,溶解氧大于4毫克/升,無其它工業污染及有害的物質存在。
二、放苗 在放苗時間上,若過早,水溫低生長慢,增加成本,若過遲,延誤魚的生長期,使魚達不到要售出的規格。5月中旬,向池中投放經過挑選的體表無損傷無掉鱗,對刺激反應靈敏的,無其它病癥的健康魚種。魚苗入池前,先在2.0ppm的氯霉素水溶液中浸洗1-2分鐘。每畝投放牙鲆150-300尾,尾重必須在125-150克左右,即經過室內越冬的魚種。經6個多月的池塘養殖,到十一月份,養成規格可達500克以上,成活率可在85%以上。
三、養殖管理
1、投餌:餌料以鳀魚、玉筋魚、叫姑魚、梅童魚等為主,投喂時無需特別加工,只是將其解凍、清洗、投喂即可。應該逐漸馴化到指定地點投喂,便于觀察魚的攝食、生長,防病治病情況。具體操作是先選準一個地點作為牙鲆的攝食場所(條件要求:水深1.5米左右、平坦、無雜物、水質良好)。投喂時先用小船沿池撒餌,然后向預定地點靠近,每次投餌移動5-6米,一般經過5-20天左右,即可將魚引誘到指定地點去攝食,投喂5-6天仍有少量魚不集群,此時可連續3-4頓不投餌,然后再少量投餌吸引牙鲆攝食,待大魚群集中時多投,這樣即使便是喜歡底層攝食的牙鲆也可同樣在水面上搶食。并且一旦到投餌時間就會有大量牙鲆在投餌地點徘徊。每天投喂兩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7%,具體的投喂量應依據測量的體重數每20天變更一次。
2、水質管理:整個養魚期間要嚴格對水質的控制。不應大排大放,每10-15天對池水進行交換。每次的交換量為池水的1/3。始終使池水保持較好的水色,水色呈黃綠、油綠色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水質較濃,但不渾濁,溶氧充足,有利于牙鲆的攝食和生長,且不易受尺嚇。在養殖生產中,切忌使生長環境變化太大,影響魚的生長。進入7-8月份的高溫季節,應將池水水位盡可能地抬高,每5-7次將池水摳一次,同時根據具體水質狀況,確定相應交換量。
3、日常管理 四、防病 在牙鲆養殖中,對魚病始終堅持以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在6-9月份,每15-20天就投喂一次藥餌,要連續3-5天。其藥餌的制作方法為:先把面粉熬成糊狀,待其稍冷后與2-3‰的土霉素或氯霉素及痢特靈等藥物混合拌勻,再與鮮魚混勻投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