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法
1、河蟹苗種早繁技術
(1)親蟹的選擇及交尾 選擇親蟹應挑選體色為墨綠色、肢體齊全、活力強的性成熟蟹作為親蟹,個體重一般在80—100g/只。親蟹交尾應選擇室外土池進行,雌雄性比掌握在2.5:1—3:1,交尾期室外土池水探1.0m左右,底層晝夜水溫范圍為13℃左右;海水鹽度為20左右。親蟹選擇及交尾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進行。不宜過早,以確保親蟹卵母細胞發育成熟以及受精卵質量的提高,同時,對提高親蟹越冬成活率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2)孵幼及越冬管理 親蟹抱卵后即轉入孵幼管理階段,此階段技術管理工作除保持親蟹池水質清新外主要是加強餌科投喂,以防止抱卵親蟹因饑餓而挖食卵塊。由于此時氣溫變化較大,餌料投喂量不易掌握,所以,在餌料投喂中最好將雜魚等餌料用細鐵絲串在一起沿池邊投入水中投喂,并經常觀察親蟹攝食情況,隨氣溫的降低及時調整餌料投喂量,一直到親蟹停止攝食為止,這樣可有效地防止因餌料投喂過量而造成水質惡化現象的發生。孵幼管理階段要隨氣溫的降低及時向親蟹池中加注新水,使親蟹池在進入越冬期以前水深達到1.5m以上,同時要特別注意保持親蟹池水質清新,以避免因水質惡化造成死胚及“黃包”現象的發生。
(3)親蟹強化培育及育苗 按照河蟹當年養成的時間要求,可在2月底前后將室外土池中的抱卵親蟹移入育苗室內進行強化培育。親蟹入室后先以l0℃水溫穩定兩天后開始升溫.日升溫幅度不超過1℃。親蟹強化培育階段餌料可選擇四角蛤蠣、冰鮮雜魚等,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隨水溫的升高掌握在蟹體重的5—l0%;親蟹培育期間池中連續充氣,每天換水一次同時清除池底污物。這樣,親蟹經過18天左右時間的強化培育,胚胎即可進入前蚤狀幼體階段.心跳次數達到200次/分.此時用消毒藥物處理40分鐘,之后裝籠放入孵化池進行孵化。蟹苗孵化階段水溫為20—25℃,海水鹽度為25左右,pH值為8.0—8.3,整個幼體培育期間餌料除z1階段外,全部以冷凍輪蟲、鹵蟲等動物性餌料為主。
2、苗種溫棚強化培育技術
(1)、溫棚結構 在準備放養苗種的稻田或池塘中挖池搭建塑料溫棚,每1.33 hm2左右的田塊建一個120m2左右的小型溫棚;溫棚為簡易拱形結構,以竹竿綁結成高1.2—1.5m的拱形,上覆塑料薄膜;溫棚配有小型燃煤土暖氣進行增溫,用以溫度調控;溫棚內最大蓄水深度為1.0m左右,兩端設進、排水涵管,管口用20目篩網封閉,以防蟹苗逃逸。
(2)、技術管理 蟹苗于3月下旬左右出池后即放入塑料溫棚內進行強化培育。苗種放養密度可拿捏在每個溫棚放養1kg左右。溫棚內水深80cm,蟹苗培育期間控制水溫為17—23℃;餌料以鮮鹵蟲為主,輔以部分新鮮魚糜.日投喂次數隨幼體變態進程掌握在5—2次.日投喂量前期為蟹苗體重的100—150%,變態為I期幼蟹后經常觀察幼蟹活動及攝食情況及時調整餌料投喂量。蟹苗培育期間視溫棚內水質狀況一般每隔5—7天換水一次,前期每次換水量不超過全池水量的1/3,以保持棚內水溫的相對穩定;到中后期當自然水溫達到15℃以上時,換水量增加至1/2—2/3,以保持棚內水質清新。蟹苗經過40天左右的強化培育,到5中旬開始放養時可全部變態為Ⅲ—V期幼蟹。
二、注意事項 在北方地區要使河蟹當年達到商品規格.必須抓住兩個關鍵因素:其一是通過人為控制環境條件延長河蟹的生長期;其二是養成階段通過科學合理的飼養來促進河蟹的生長,進而達到上述目標。因此.在做好前述工作的基礎上,養成期技術管理要突出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放苗密度 以河蟹Ⅲ—V期幼蟹(3000只/kg左右)作為苗種進行當年養成,其最佳的放養密度分別為:稻田約1300只/0.067 hm2,池塘1500只左右/hm2。
(2)、餌料投喂 為確保實現河蟹當年養成的目標,幼蟹放養后,餌料搭配應采取“葷素搭配,精粗結合”的方針,在充分利用天然餌料的同時,投足投好人工餌料。本著上述原則,幼蟹放養后即開始投喂。由于幼蟹放養初期水溫相對偏低,幼蟹規格尚小且蛻殼相對比較頻繁,所以.此階段以新鮮鹵蟲、魚糜等動物性餌料為主,每天投喂兩次,每次投餌量為幼蟹體重的5—8%,進入6月中旬以后再輔助投喂部分玉米、豆餅等植物性餌料;7—9月份是河蟹生長旺盛時期,而此時又是氣溫最高的季節,此階段應主要以新鮮魚糜、土豆、蕪萍、水葫蘆等搭配投喂,其中新鮮魚糜、土豆等人工餌料的日投喂量為蟹體重的8—10%,蕪萍、水葫蘆等不限,且適當增加植物性餌料的投喂量。其中植物性餌料約占投喂總量的60%。同時此階段投喂餌科一要新鮮、二要投足。10月份是河蟹育肥的關鍵時期.所以此階段餌料以精料為主,適當增加動物性餌料主要是雜魚的投喂量。日投喂量為蟹體重的10—15%。此階段動物性餌料的投喂量約占投喂總量的60%。養成期餌料投喂實行定時、定位、定量多點均勻投喂,每天投喂兩次,上午6—8時投日餌料總量的1/3,下午6時左右投2/3。
(3)、水質調控 因為河蟹喜生活在水質清新、水草茂盛的微堿性或中性水域中,所以根據河蟹的這種生活習性,在河蟹養成期內要特別重視稻田及池塘的水質管理。幼蟹放養后,從5月下旬起,每周換水一次。進入高溫季節后,每周換水兩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總量的上1/4—1/3。高溫季節池塘保持水深1.5m以上;稻田田面水深保持在20cm左右。同時,適時向池塘及稻田環溝中移植蕪萍、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既作河蟹的植物性餌料、又起到了凈化水質、調節溫度的作用。
(4)、病敵害防治 養成期病害防治要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在6—9月的高溫季節,池塘及稻田水質變化較快、不易控制、投喂的人工餌料也極易腐敗變質。此階段河蟹易因水質不穩定及餌料不新鮮而發生寄生蟲性疾病及細菌性疾病。因此,要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在進入高溫季節后,每隔15—20天,在稻田及池塘中用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潑灑進行預防,生石灰每次用量為:稻田環溝用量10—15kg0.067 hm2,池塘用量為25—30 kg/0.067 hm2。并定期在餌料中加拌土霉素及呋喃唑酮進行預防。此外,對危害較大的敵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青蛙等除在進排水口用密眼網密封外,還應采取人工捕殺及毒殺的方法進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