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的條件
1)水源:平原地區以河、湖水為主,山區以溪水、泉水為主。最好要有地下水,以便于提取深井水備用。養殖場的耗水量很大,因此水量一定要充足,一般養成1kg食用鰻需水約25m3,因此在設計中以其為基礎。適宜的水質是PH值7-8,透明度20cm以上,DO 5mg/l以上,無工業污水危害。
2)電源:養殖場需充足的電源,一般每畝鰻池需配備1千瓦動力的增氧機。一個年產100噸食用鰻的養鰻場,至少需要15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而且要保證常年不停電。
3)其他:建場土質以壤土為最佳,地形要求平整,氣候溫暖,若能利用熱電廠的溫排水或溫泉水,則效益更為明顯,此外要求水陸交通方便,以便運輸飼料和商品鰻。
養鰻池設計
我國目前常見的養鰻池有露天靜水式和余熱溫流水式兩種,其建池要點如下:
1)露天靜水式養鰻池:利用河、湖、庫及地下水等自然水作為水源,建池成本低,耗電少,但產量較低,一般畝產僅1-2T,這是我國目前主要養殖方式,一般鰻場規模在50畝水面。其鰻池按鰻魚不同規格分級飼養,通常分一、二、三級和食用鰻池四種。其池形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注排水口交叉相對,設置防逃設施,并選擇向陽背風的池邊搭設食棚。
2)溫流水式養鰻池:要求水溫控制在鰻鱺生長最適水溫27℃左右,并進行流水養殖,其優點是病害少,生長快,單產高,是目前較先進的養殖法。
養殖技術
食用鰻的養成是將體重20g左右的鰻種,養成體重150g商品鰻的過程。養殖方法可分專養、混養和搭配養三種。其關鍵在餌料投喂、水質管理和病害防治等。
餌料投喂要求定質、定位、定量、定時。
水質管理則應注重水質培育和控制,以防水變。養鰻池正常水質呈嫩綠色,透明度在20cm左右,DO 要求5mg/l以上,PH值7.5-8.5,此時鰻鱺攝食旺盛,生長迅速。
飼料
1)新鮮飼料
養鰻常用的新鮮飼料有絲蚯蚓、美女蚤、劍水蚤、搖蚊幼蟲、河蚌、黃蜆、螺螄、小魚、小蝦和動物內臟等,新鮮飼料投喂效果較好。
2)配合飼料
配合飼料應根據鰻鱺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要求而將各種原料按比例配制,因其具營養成分全、貯藏運輸方便和經濟效益的優點,是發展鰻鱺養殖的理想飼料。
病害防治
1)寄生蟲引起的疾病
①錨頭蚤:錨頭蚤寄生于鰻魚口腔內,下頜有出血點使鰻魚吃食困難,發病期主要在夏秋高水溫時。防治方法:放養前用0.5ppm的晶體敵百蟲消毒池水預防,發病后可潑灑0.2-0.6ppm晶體敵百蟲,隔7-10天潑灑一次,連續施3-4次。
②兩極蟲病:兩極蟲寄生使鰻體出現斑點。發病季節4-6月份。目前尚無好的方法,可在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殺滅兩極蟲孢子,或用0.5%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治療。
③車輪蟲病:車輪蟲寄生鰻魚鰓和體表,鰻苗到成鰻都會發生。防治方法:可用0.5%硫酸銅和0.2%的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殺滅,或在分養時用五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5-20分鐘。
④鰻居線蟲病:由鰻居線蟲寄生在鰻鰾中引起,100g以上鰻血寄生率較高。此病無有效治療方法,一般采用90%晶體敵百蟲0.2-0.4ppm全池遍灑對控制此病的流行有一定效果。
2)細菌引起的魚病
①赤鰭病:由產氣單胞肝菌、鰻大腸肝菌所引起的疾病,本病為常年多發病,從鰻苗到成鰻都會發生。防治方法:可用呋喃、磺胺類藥餌投喂,也可用5-10ppm呋喃唑酮或1-3ppm的亞甲基藍全池潑灑。
②爛鰓病:由柱狀粒球菌感染引起,50-100g鰻魚易發此病,預防方法同赤鰭病。
3)霉菌寄生引起的疾病
①水霉病:由水霉菌寄生引起,水溫15-20℃時發病率高,防治方法是對病鰻苗用1ppm的亞甲基藍消毒或用0.7%食鹽水消毒,發病后及時用濃度1-2ppm的亞甲基藍全池潑灑有效。
4)其他病毒
①鰓腎病:病因不明,發病季節多在10-3月間,死亡率高,發病后可用1-5%的食鹽水藥浴有效。
鰻鱺病害還有很多,如爛鰭病、腸炎病、腹水病、小瓜蟲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