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改小群體散養為規模化飼養,推廣集約化飼養新技術
農村養羊多分散在千家萬戶之中,少則幾只,多則幾十只,很難采用先進實用技術。一些有技術、有能力的養羊能手可從種植牧草和科學管理入手,以利用現代肉羊生產新技術為突破口,組織肉羊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按照公司加農戶的模式進行專業化生產。
㈡改地面散養為圈舍高床飼養,推廣規范化羊舍建筑新技術
肉羊喜歡干燥、清潔環境,喜歡在較高的地方站立和休息,且嗅覺靈敏,忌食發霉變質,有異味、怪味的草料。要利用肉羊的生理特點,建設背風向陽、冬暖夏涼、易于排水的羊舍,并在羊舍內設置木床,懸掛草架,制作專門的水槽、料槽,改地面飼養為床上飼養,改善羊舍環境,降低圈舍濕度,減輕草料浪費,減少疾病發生,加快增重速度。冬季要推廣暖圈飼養技術,必要時可采取塑料大棚養羊,做到早進圈,晚出圈,為羊群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
㈢改單一飼草為多樣化草料,推廣日糧配合技術
按照肉羊飼養標準,盡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當地雜草、秸稈、樹葉、農副產品和加工副產品資源,根據不同生理階段和生產用途的營養需要和消化特點,科學地選擇草、料種類,確定合理的配合比例和加工技術,達到降低成本、節約飼料、增加效益的目的。
㈣改雜草養羊為牧草養羊,推廣種草養羊實用技術
優質牧草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及消化率都優于雜草。在水肥條件較好的情況下,種植菊苣、串葉松香草、雜交狼尾草、墨西哥飼料玉米牧草品種,每畝產鮮草可達1萬公斤以上,用于養羊可育肥出欄30只以上。在種草過程中,要選擇高產品種和有效的種植模式,利用輪作、間作、套種、混播等高產栽培技術,保證牧草的均衡供應,并利用干草曬制、草粉、草塊加工和青貯技術,解決冬、青草缺的問題。
㈤改治療為主為程序免疫,推廣山羊疾病綜合防治技術
母羊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分別注射羔羊痢疾菌苗,羔羊出生后,即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一月齡后分別注射羊痘苗、羊口瘡苗、羔羊大腸桿菌苗、傳染性胸膜肺炎苗、鏈球菌苗、三聯四防苗和口蹄疫苗。從外地引種時,應加強檢疫,切實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對寄生蟲要堅持定期驅蟲,每季度注射左旋咪或口服敵百蟲,每年春、秋各藥浴1次,必要時注射阿維菌素,消滅體內外寄生蟲。
㈥改自然生長為添加精料,推廣肉羊快速育肥技術
快速育肥技術是以選用肉用山羊品種為基礎,以糕羊去勢(有些地區不宜采用)為技術措施,堅持以舍飼為主,在保證羊群健康的基礎上,配制平衡日糧,加大精料的投入量,使精料比例由2:8逐漸過渡到6:4或7:3,經過兩個月左右的集中投料,使斷奶羔羊或空懷母羊生長速度加快,膘情變好,然后集中上市。快速育肥是以增加精料用量為主,其他技術措施綜合應用,借以達到短期內快速生長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其飼料參考配方為:草粉占30-40%,玉米占30%左右,餅類占15%左右,糠麩皮占15%左右,輔以2-3%的骨粉,1-2%的食鹽,1-1.5%尿素,并適量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最好制成顆粒狀飼料,一日三餐,自由采食,但需要10-15天的預飼期,以防飼料過多引發消化道疾病。
㈦改土種山羊為優良品種,推廣雜交改良利用技術
波爾山羊引入我國后,一些地區把波爾山羊作為父本,當地山羊作為母本,生產的雜交一代作為商品羊出售,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㈧改粗放飼養為精細管理,推廣肉羊科學管理技術
堅持公母分開,大小分開、強弱分開。日常管理包括去勢、去角、刷拭、修蹄、運動、驅蟲、藥浴、編號、稱重、放牧等方面。對羔羊、孕羊、種公羊還要根據其生理特征和營養需要進行單獨特殊管理。
㈨改傳統飼草喂方法為合理利用,推廣飼草加工利用技術為了減少飼草浪費,除在圈舍內懸掛適量的劃架外,還要將飼草利用鍘刀、鍘草機或揉搓機適當鍘短。秋季雜草、牧草及時收后進行干草曬制,晚秋及時將青飼料進行青貯,為冬春季備好、備足飼草,最大限度地增加適繁母羊的存欄量,為第二年的發展奠定基礎。
㈩改自然發情為人工控制,推廣現代肉羊繁殖技術
飼養戶在選種時要做到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統籌兼顧,實現高產、高效;二是調整羊群結構,適當提高適繁母羊的比重;三是在兩年三胎的基礎上逐步推廣三年五產和一年兩產密集產羔技術;四是采用海綿栓、口服或注射激素等同期發情技術,在母羊乏情期配種;五是對產羔率低的品種注射類固醇激素和絨毛膜激素,促卵泡素等,提高產羔率;六是利用生物技術,如胚胎移植、性別控制、轉基因技術,發揮優良品種遺傳潛力;七是強化羔羊的哺乳、補飼和人工哺乳,提高羔羊的成活率,促進母羊早日發情;八是及時治療母羊產科疾病,最大限度地降低母羊的空懷率。
農村養羊多分散在千家萬戶之中,少則幾只,多則幾十只,很難采用先進實用技術。一些有技術、有能力的養羊能手可從種植牧草和科學管理入手,以利用現代肉羊生產新技術為突破口,組織肉羊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按照公司加農戶的模式進行專業化生產。
㈡改地面散養為圈舍高床飼養,推廣規范化羊舍建筑新技術
肉羊喜歡干燥、清潔環境,喜歡在較高的地方站立和休息,且嗅覺靈敏,忌食發霉變質,有異味、怪味的草料。要利用肉羊的生理特點,建設背風向陽、冬暖夏涼、易于排水的羊舍,并在羊舍內設置木床,懸掛草架,制作專門的水槽、料槽,改地面飼養為床上飼養,改善羊舍環境,降低圈舍濕度,減輕草料浪費,減少疾病發生,加快增重速度。冬季要推廣暖圈飼養技術,必要時可采取塑料大棚養羊,做到早進圈,晚出圈,為羊群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
㈢改單一飼草為多樣化草料,推廣日糧配合技術
按照肉羊飼養標準,盡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當地雜草、秸稈、樹葉、農副產品和加工副產品資源,根據不同生理階段和生產用途的營養需要和消化特點,科學地選擇草、料種類,確定合理的配合比例和加工技術,達到降低成本、節約飼料、增加效益的目的。
㈣改雜草養羊為牧草養羊,推廣種草養羊實用技術
優質牧草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及消化率都優于雜草。在水肥條件較好的情況下,種植菊苣、串葉松香草、雜交狼尾草、墨西哥飼料玉米牧草品種,每畝產鮮草可達1萬公斤以上,用于養羊可育肥出欄30只以上。在種草過程中,要選擇高產品種和有效的種植模式,利用輪作、間作、套種、混播等高產栽培技術,保證牧草的均衡供應,并利用干草曬制、草粉、草塊加工和青貯技術,解決冬、青草缺的問題。
㈤改治療為主為程序免疫,推廣山羊疾病綜合防治技術
母羊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分別注射羔羊痢疾菌苗,羔羊出生后,即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一月齡后分別注射羊痘苗、羊口瘡苗、羔羊大腸桿菌苗、傳染性胸膜肺炎苗、鏈球菌苗、三聯四防苗和口蹄疫苗。從外地引種時,應加強檢疫,切實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對寄生蟲要堅持定期驅蟲,每季度注射左旋咪或口服敵百蟲,每年春、秋各藥浴1次,必要時注射阿維菌素,消滅體內外寄生蟲。
㈥改自然生長為添加精料,推廣肉羊快速育肥技術
快速育肥技術是以選用肉用山羊品種為基礎,以糕羊去勢(有些地區不宜采用)為技術措施,堅持以舍飼為主,在保證羊群健康的基礎上,配制平衡日糧,加大精料的投入量,使精料比例由2:8逐漸過渡到6:4或7:3,經過兩個月左右的集中投料,使斷奶羔羊或空懷母羊生長速度加快,膘情變好,然后集中上市。快速育肥是以增加精料用量為主,其他技術措施綜合應用,借以達到短期內快速生長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其飼料參考配方為:草粉占30-40%,玉米占30%左右,餅類占15%左右,糠麩皮占15%左右,輔以2-3%的骨粉,1-2%的食鹽,1-1.5%尿素,并適量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最好制成顆粒狀飼料,一日三餐,自由采食,但需要10-15天的預飼期,以防飼料過多引發消化道疾病。
㈦改土種山羊為優良品種,推廣雜交改良利用技術
波爾山羊引入我國后,一些地區把波爾山羊作為父本,當地山羊作為母本,生產的雜交一代作為商品羊出售,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㈧改粗放飼養為精細管理,推廣肉羊科學管理技術
堅持公母分開,大小分開、強弱分開。日常管理包括去勢、去角、刷拭、修蹄、運動、驅蟲、藥浴、編號、稱重、放牧等方面。對羔羊、孕羊、種公羊還要根據其生理特征和營養需要進行單獨特殊管理。
㈨改傳統飼草喂方法為合理利用,推廣飼草加工利用技術為了減少飼草浪費,除在圈舍內懸掛適量的劃架外,還要將飼草利用鍘刀、鍘草機或揉搓機適當鍘短。秋季雜草、牧草及時收后進行干草曬制,晚秋及時將青飼料進行青貯,為冬春季備好、備足飼草,最大限度地增加適繁母羊的存欄量,為第二年的發展奠定基礎。
㈩改自然發情為人工控制,推廣現代肉羊繁殖技術
飼養戶在選種時要做到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統籌兼顧,實現高產、高效;二是調整羊群結構,適當提高適繁母羊的比重;三是在兩年三胎的基礎上逐步推廣三年五產和一年兩產密集產羔技術;四是采用海綿栓、口服或注射激素等同期發情技術,在母羊乏情期配種;五是對產羔率低的品種注射類固醇激素和絨毛膜激素,促卵泡素等,提高產羔率;六是利用生物技術,如胚胎移植、性別控制、轉基因技術,發揮優良品種遺傳潛力;七是強化羔羊的哺乳、補飼和人工哺乳,提高羔羊的成活率,促進母羊早日發情;八是及時治療母羊產科疾病,最大限度地降低母羊的空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