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養鴨規模不斷擴大,從一批養幾十幾百只到養幾千只,從每年養一兩批到常年累月地養,因而棚舍、場地、水域污染日趨嚴重,鴨傳染性漿膜炎幾乎已成小鴨“必發病”。棚舍潮濕(積水)污穢、地面粗糙(易使鴨蹼受傷而感染)的鴨場發病尤為嚴重。
該病多發于7~40日齡鴨,日齡越小發病率、死亡率越高。以北京鴨、櫻桃谷鴨、雜交肉麻鴨、番鴨多發。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急性病例不見癥狀突然倒地死亡,剖檢也無明顯病變,僅見口腔、咽、氣管內有粘液。1~2天后,鴨群精神沉郁、減食、渴飲,縮頭昏睡,羽毛松亂,兩翅下垂,不愿走動或跛行。發病四五天后,病鴨搖頭甩鼻,口鼻內流出漿液性液體,眼濕,分泌物粘濕眼下部,縮頭歪頸,拉黃白色或淡綠色稀糞,粘污肛下周。死亡率30%~50%。
預防本病要實行全進全出制,每批鴨出欄后要徹底清掃、清洗欄舍及場地、用具,用10%百毒殺300倍稀釋噴霧消毒。所涉水域應盡可能換水,每平方米水體用10克漂白粉攪勻消毒。空欄1周再進新鴨。
近年來,鴨傳染性漿膜炎常與病毒性肝炎、大腸桿菌病并發或繼發,所以在治療鴨病毒性肝炎時宜選用鴨病毒性肝炎與鴨傳染性漿膜炎兩聯蛋黃抗體(肌肉注射),如果是使用鴨病毒性肝炎蛋黃抗體,就會肝炎未愈,漿膜炎又接踵而至。選用抗漿膜炎的抗生素,還要能兼抗大腸桿菌,原來常用的氟哌酸、恩諾沙星、新諾明等已耐藥,目前多處藥敏試驗的高敏感藥物有頭孢噻呋鈉+阿米卡星、利福平、林可霉素+大觀霉素、氟苯尼考+強力霉素等,治療時可任選一種(組)。
由于很多養殖戶從10日齡起就將鴨群敞放在溝渠、池塘、水庫、湖泊邊,飲水給藥已不可能,拌料給藥又會造成健康鴨多吃藥、病鴨少吃藥、重病鴨因不吃料吃不到藥的現象,所以要選用長效組方大劑量肌肉注射1次,數小時后病鴨就可恢復食欲,再持續拌料給藥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