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實踐證明,保持適宜溫度是養好雛雞的關鍵。一些新雞場的雛雞培育不好,往往是由于溫度不當引起。對溫度在育雛階段的重要性必須給予足夠重視,并且要切實保持好育雛溫度。
(1)保溫原則:雞胚在孵化期間的環境溫度高達38℃左右,剛出殼的雛雞由于身體弱小,絨毛稀短,體溫調節機能還不健全,如果環境溫度驟然猛降,雛雞就會因缺乏御寒能力而感冒、拉稀,甚至擠堆壓死。為了使雛雞正常生長發育,應從出殼開始就要提供并保持適宜的溫度。原則上初生雛給溫要適當高而平穩,以后逐漸緩慢降低,嚴防忽高忽低或劇烈降溫。具體要求是:凡采用同一室溫育雛時,開始溫度以32-34℃為宜;如用育雛傘,開始的傘溫應為34~35℃(室溫可比傘溫低6~8℃)。以后大約每周降低2-3℃,直至離溫為止。
(2)看雞施溫:有經驗的育雛人員能“看雞施溫”,就是通過觀察雛雞動態表現,就知道雛雞實際感受到的溫度是否適宜,從而及時采取措施,經常保持溫度適宜。做法如下:當雛雞表現活潑好動,羽毛光順,食欲良好,飲水正常,休息時安靜無聲或者偶而發出悠閑的叫聲,體態自然、分布均勻并不扎堆時、表明雛雞所處的環境溫度是適宜的,保持現狀即可。如果雛雞密集成堆地擠在熱源附近或某一角落,羽毛豎立,縮頭閉目,不大活動,夜間睡眠不穩,常常發出連續的吱吱叫聲,這表明溫度偏低了,應立即驅散集堆雛雞,迅速升溫保暖。若是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兩翅張開,頻頻喝水,吃料減少,則表明溫度偏高了。此時雛雞虛弱,應注意采取緩和措施,慢慢降低溫度,但要防止降溫過猛,引起雛雞感冒。
(3)注意事項:僅有原則和一般要求是不夠的,還內注意在不同情況下靈活掌握應用。育雛方式不同:給溫要求也不同,除了前邊所述傘溫育雛與溫室育雛有區別外,火炕育雛的室溫可比溫寶育雛的低1-2℃。晝夜不同:夜晚的溫度應比白天高。最好能有人值班或定時巡查,因為夜間往往容易發生溫度偏低等問題。
天氣不同:陰雨天、大風大比晴朗天氣的溫度應略高。遇上連陰天時降溫速度應放慢。季節不同:冬季育雛溫度應略高,給溫期應延長,夏則相反。品種不同:肉用雛雞比蛋用雅雞的溫度應略高;蛋用種當中,羅斯雛雞比來航雛雞的溫度應高些(可高1-2℃)。強弱不同:給弱雛的溫度應比健康雛高些,降溫速度應慢些。經驗不同:對初次育雛或育雛經驗不足的人來說,給溫寧可略高些,降溫寧可稍慢些,這樣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