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初期,雞群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精神正常,食欲正常,死亡率也在正常范圍內。認真仔細的養雞戶會發現,個別雞糞便變稀、不成形,糞中含有沒消化的飼料,隨著時間的延長,整個雞群的大部分雞開始腹瀉,有的雞群發生水瀉,糞便變得更稀薄,不成形、不成堆、比正常的雞糞所占面積大,糞便中有較多沒消化的飼料,糞便的顏色變淺,略顯淺黃色或淺黃綠色。當雞群中多數雞出現此種糞便之后約2~3天,雞群的采食量開始明顯下降,一般下降10~20%左右,有的雞群采食量可下降30%以上,此時,如果得不到正確治療,會導致巨大損失。甚至,有的養雞戶在無法治療的情況下無奈售出,導致巨大經濟損失。此病的中、后期個別雞會出現神經興奮、瘋跑,之后癱軟死亡。一般來講,地面平養的肉雞發病早一些,網上平養的肉雞發病晚一些。密度過大,濕度過大,通風不良,衛牛條件差的雞群多發,癥狀也較嚴重,治療效果較差。越是飼喂含優質蛋白質、能量、維生素等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發生此病的機會就越大,癥狀也較嚴重。
主要病理變化:
通過對多群病雞解剖觀察,其主要病理變化為:在發病的早期,十二指腸段空腸的卵黃蒂之前的部分粘膜增厚,顏色變淺,呈現灰白色,像一層厚厚的麩皮,極易剝離;腸粘膜增厚的同時,腸壁也增厚。腸腔空虛,內容物較少,有的腸腔內沒有內容物;有的內容物為尚未消化的飼料。此病發展到中后期,腸壁變薄,黏膜脫落,腸內容物呈蛋清樣、粘膿樣,個別雞群表現得特別嚴重,腸粘膜幾乎完全脫落崩解,腸壁菲薄,腸內容物呈血色蛋清樣或粘膿樣、爛柿子樣。其它臟器未見明顯病理變化。
發病原因:
(1)小腸球蟲的感染: 由于小腸球蟲在腸粘膜上大量生長繁殖,導致腸粘膜增厚,嚴重脫落及出血等病變、幾乎使飼料不能消化吸收,同時,對水分的吸收也明顯減少,盡管雞大量飲水,也會引起脫水現象。這是引起肉雞糞便變稀,糞中帶有沒消化的飼料的原因之一。
(2)腸道內環境的變化:大量的實驗資料表明:在小腸球蟲感染的過程中,小腸球蟲在腸粘膜細胞里快速裂殖生殖,因球蟲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宿主細胞的大量氧,導致小腸粘膜組織產生大量乳酸,使得肉雞腸腔內PH值嚴重降低。由于腸道PH值的改變,腸道菌群發生改變,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特別是大暢桿菌、沙門氏茵、產氣夾膜桿菌等趁機大量繁殖,球蟲與有害菌相互協同,加強了致病性。腸道內容物pH值的下降,會使各種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飼料消化不良,另外, PH值的下降,會刺激腸道粘膜,使腸的蠕動加快加強.消化液排出增多,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縮短,消化時間減少,導致飼料消化不良。由于腸的蠕動加快加強,膽囊分泌的膽汁迅速從腸道排出,與沒消化的飼料混合在一起,形成該病的特征性糞便——略帶淺黃色的糞便。
(3)飼料中維生素、能量和蛋白質的影響 :在調查中發現,飼料營養越豐富,發病率越高,癥狀也越嚴重,品質較低的飼料相對發病率較低。這是因為,在球蟲與細菌的混合感染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質和部分維生素促進二者大量繁殖,加重癥狀。
(4)電解質大量丟失:在該病發生的過程中,球蟲和細菌大量快速生長繁殖,導致消化不良,腸道吸收障礙,電解質的吸收減少。同時,由于大量的腸粘膜細胞迅速破壞,使電解質大量丟失,出現生理生化障礙,特別是鉀離子的大量丟失,會導致心臟的興奮性過度增強,是肉雞猝死癥的發病率明顯增多的原因之一。
(5)自體中毒:在發病的過程中,大量的腸上皮細胞破裂,在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分解,以及蟲體死亡、崩解等產生大量有毒物質,被機體吸收后發生自體中毒。從而在臨床上出現先興奮不安,后癱軟昏迷衰竭死亡的情況。
綜合防治:
肉雞復合型腸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疾病,我們應該按照多病因的治療原則(抗球蟲、抗菌、調節腸道內環境、補充部分電解質和部分維生素)復配的藥物來加以治療,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如:用硫酸粘桿菌素+畜禽保健伴侶拌料,使用兩天,糞便變稠,顏色變深;使用三天,飼料消化良好,采食量明顯增加,增重加快;再用兩天基本痊愈。 預防球蟲病的發生是有效預防該病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肉雞生產中應特別注重預防球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