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養殖是一種產品具有特殊利用價值的、新奇的、特殊的養殖業。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我國對國際市場進一步開放,特種養殖業越來越有“錢途”,時下特種養殖在許多地區都掀起了一股熱潮,翻開報刊雜志,尤其是一些小報小刊及非法廣告信息,各種“特種養殖”廣告鋪天蓋地,應有盡有,許多農民躍躍欲試。其實,這些“特種養殖”廣告中,許多都不同程度存在著欺詐和陷阱。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辨別這些陷阱,謹防上當呢?今天就來給大家匯總一下特種養殖業常見的七種陷阱。
假單位
一些騙子甚至是由三四個無業游民,在某些科技院校內租間房子,借助某些名牌院校的校名做幌子,說成名牌院校的最新研制成果等的謊言,來騙取別人的信任。
假招牌
在一些“特種養殖”信息上,大多自稱是什么“科研公司”、“養殖中心”、“特產基地”、“列入國家星火計劃”等,騙完老王騙老張。相信了廣告上的話,你也就鉆入人家預先設置好的圈套。
假例子
廣告中,常見有些署名信稱贊“某項目助他致富”云云,其實這些感謝信許多都是假的,是自己編的,為的是遮人耳目。目的只有一個,讓別人相信,再騙錢。
假保證
有些廣告稱,該養殖項目有法律公證,保險公司責任擔保,如技術不實愿賠償或退貨。而一旦錢款拿到手,什么“公證”、“保險”、“包賠”等都是騙人的話。
假技術
很多廣告中都有“南北適宜,不擇氣候,無論有無基礎,文化水平高低均能學會”等字樣,其實,大多數特種養殖項目都受地域、氣候等條件的限制,沒有或很少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特養項目。
假效益
幾乎每個特養信息小報廣告,都刊登特養項目的效益,這些項目幾乎都是“一本萬利”,誰參加養殖誰就能發大財,肥得流油。其實這些效益分析多半是杜撰的,有水分,只為騙人。如果真如此,這些人或單位為什么自己不搞,“好心腸”地讓他人發財呢?
假賒銷
有些“特養”廣告以不收分文,向客戶賒銷為誘餌,以此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放長線,釣大魚,要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
特種養殖業在我國雖然發展時間不長,又歷經挫折和失敗,但前景誘人,勢不可擋。
我國特種養殖業雖然幾經反復,但在飼養種類和生產規模上都有很大發展,國務院《關于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決定》的頒布,為我國發展特種養殖業提供了政策上的鼓勵和支持。
傳統養殖業正在向優質高效養殖業挺進,而其中最活躍最引人注目的是特種動物養殖業和種植業,二者有機結合,有力地促進和推動著農村經濟的騰飛。尤其是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因屬高效益,強烈吸引了眾多的有識之士竟相發展,成千上萬的“養殖大王”,已成為鄉鎮經濟迅速起步的一支前景廣闊的強大生力軍。養殖業綜合開發要帶頭走優質高產高效的路子,提高特種養殖業綜合開發的整體水平。
特種養殖作為增收的一條渠道,受很多人追捧,但是我們在也需要擦亮眼睛必須先看準市場。“新、奇、特”本來是特種養殖的三大優勢,但自從2003年“非典”突如其來,特種養殖市場波動顯而易見,“新、奇、特”反倒成了絆腳石,消費者對野生動物的“反胃”現象使市場需求大大“縮水”,此時更加需要農民有市場風險意識,適當擴大或縮小養殖規模,或者改變養殖品種,準確把握住市場“脈搏”。
俗話說:信息是金錢,銷售是關鍵。作為生產者,要實行產、供、銷一條龍,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特種養殖是否還姓“特”,決定在產前對市場預測的準確性。隨著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的逐步完善,高投入、高產出的特種養殖風險性日益加大,市場價格的波動起伏不定,如果信息靈通,預測準確,銷售渠道暢通,可以獲利,否則就會虧本失利。因此,在發展任何一個新品種時,要對市場進行科學的調查、了解、分析,然后進行定盤?傊,發展名特優新養殖,要考慮自身的條件和能力,決不可一哄而上,盲目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