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鮑的生活習性
鮑為狹溫狹鹽性貝類,對生活海域的環境要求水質清澈,潮流通暢,海水的鹽度常年保持在3‰以上,海底為巖礁底質,并且有較豐富的大型餌料藻類生長,如褐藻、綠藻和紅藻等,鮑有定居的習性,在餌料豐富的巖礁帶,一般不會出現大的移動。鮑是雌雄異體,性成熟時,雄鮑性腺為奶黃色,雌鮑為濃綠色。皺紋盤鮑的繁殖適溫為20℃左右,雜色鮑開始繁殖的水溫為2 ℃。繁殖時,雌雄鮑將卵與精子排入水中,卵在海水中受精發育。在海水比重1.022,水溫為22.5℃的條件下,從受精開始到出現第一呼吸孔形成稚鮑、一般為45天。經過大約一年的生長,殼長達到2~3cm時,即成為可供養殖及增殖用的鮑苗。
二、鮑的苗種生產
(一)親鮑的選擇
親鮑應選擇軟體部肥滿、活力強,無損傷的3~4齡個體,對于皺紋盤鮑其殼長最好在8cm左右,雜色鮑及九孔鮑最好在6~7cm左右,個體過大,有可能偏老齡化,個體過小,產卵量少,卵的質量有時也難以保證。
(二)催產
1.變溫刺激法:將鮑按2∶1~3∶1的雌雄比,置于盛有過濾海水的孵化箱內,用70℃左右的海水緩緩加入,使水溫提高2~3℃,約20分鐘后,再輸入低溫海水,使水溫比原來水溫低2~3℃,與此同時進行充氧攪拌,只要性腺成熟度好,經變溫刺激后,都可獲得良好的催產效果。
2.干露和流水混合刺激法:將親鮑放于陰濕處干露0.5~1小時,然后以3∶1的雌雄比例放入催產箱內,保持箱內海水循環流動,親鮑受到干露和水流等變化刺激,1~2小時后,更會出現大量排放。
3.受精:鮑人工育苗時,精卵排放后要分別收集,然后再進行人工受精。受精應在精卵排出體外后盡早進行,每毫升海水中,卵的密度最好不超過100個,精子密度為10萬~30萬個。受精3~5分鐘后要陸續洗卵3~5次以上,每次間隔30~60分鐘,受精卵經洗卵后可移到孵化池內進行孵化,孵化密度為每毫升海水中10~50個。
4.幼體培訓:幼體的密度為每升水中50~300只,浮游階段的幼體可投放單胞藻,進入匍匐期后需投放附有餌料的餌料板供其攝食。
5.匍匐幼體培育:注意水質、投餌和充氣,到第一呼吸孔出現時,可投喂一些大型海藻如滸苔等,若餌料處理不好會引起大量死亡。
三、鮑的養成
1.海上筏式養殖:養殖器以多層式養鮑籠較好,多層式養鮑籠直徑45~50cm,高100~200cm,4~10層塑料盤由鐵棍及塑料套管聯成一體,層間距20~30cm,外包有帶拉鏈的網衣。投餌、管理、更換網衣等均很方便,餌料以海帶等海藻為主。
2.海底沉箱式養殖:養殖器材為2m×2m×0.8m鋼骨架大型網箱,下沉于海底進行養殖,也有的用上側及兩端開口,中間帶若干交錯排列的橫隔板,開口部分有帶拉鏈的網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進行養殖,餌料以投喂海帶等海藻為主。這種養殖方法鮑的棲息環境比筏式養殖穩定,生長效果也好,但投餌、管理難度比較大。
3.海邊圍池式養殖:在潮間帶選擇條件適宜的地方,圍堤建池、池內放置石塊,水泥板,瓦片等作鮑的附著隱蔽物,向海一側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個通水口,作為張落潮時池內與外海水的交換通道。落潮后應使池內海水保持1m左右的水深,餌料以海藻為主。
4.陸上人工養殖
(1)多層式水槽養殖:采用多層式長條形淺水槽,并與網篩,附著板等器材配套使用。水槽寬0.5~0.7m,深0.3~0.4m,長度一般在1~10m間,層間距0.5m左右,餌料有的以海藻為主,有的以配合餌料為主,養殖密度3~5cm鮑每平方米200~400個,大于6cm鮑每平方米100~150個。
(2)池內塑料箱養殖養殖池面積為20~40m²,深1~1.2m的水泥池,塑料箱為長39cm,寬30cm,高12cm的專用養鮑箱,每5~7個箱上下疊為一疊并加以捆綁,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間留有操作通道,日給水量不少于培育水體的3~6倍,24小時連續通氣,餌料為鮮海帶或干海帶。
四、鮑的采收
鮑的采收規格皺紋盤鮑大多按養殖鮑5.5~7cm,自然鮑7cm以上,雜色鮑養殖鮑5~7cm,自然鮑6cm以上。
由于鮑的吸附力很強,充分吸附時很難取下,有時即使勉強取下也容易造成損傷。大量采收養殖鮑時可用3%~4%的酒精麻醉等方法來剝離,少量采收或采捕自然鮑時則必須乘其活動時迅速鏟取。